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綠色債券市場開啟新變革

2022-8-8 09:43 來源: 上海證券報 |作者: 張欣然

  存量超過1.5萬億元的綠色債券市場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7月29日,統一標準、提升綠債“純度”的《中國綠色債券原則》(以下簡稱《原則》)正式發布。

  《原則》明確綠色債券定義及四項核心要素、綠色認定標準、募集資金用途、資金管理和信息披露等內容。

  業內人士表示,《原則》實現了國內綠色債券市場發行規范的基本統一,標志著國內初步統一、與國際接軌的綠色債券標準正式建立,彰顯了中國綠色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行動,也將為全球投資者參與中國的低碳綠色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要求更嚴格

  凸顯打擊“漂綠”行為決心

  自2015年國內綠色債券市場啟動以來,我國綠色債券市場取得較快發展。

  Wind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中國境內發行貼標的綠色債券260只,規模409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和67%,位居全球前列。據中金公司發布的研報顯示,截至5月12日,中國境內貼標綠色債券存量1460只,規模超1.54萬億人民幣。

  不過,由于國際國內標準的不同、信息披露的不足成為中國綠色債券市場走向國際市場的障礙和瓶頸。

  業內人士認為,《原則》參考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發布的《綠色債券原則》(GBP)等相關規定,明確了綠色債券的定義、種類和四項核心要素,即募集資金用途、項目評估與遴選、募集資金管理、存續期信息披露,提出對綠色債券發行人和相關機構的具體要求。《原則》基本框架與GBP保持一致,但其四大核心要素與GBP相比更加嚴格。

  安永大中華區金融服務可持續發展服務合伙人李菁認為,首先,在項目募集資金用途方面,《原則》要求募集資金須100%用于符合規定條件的綠色產業、綠色經濟活動等相關的綠色項目,這與GBP一致。

  “《原則》規定募集資金的流向比例及項目認定范圍,體現了頂層設計打擊債券‘漂綠’行為的決心。”李菁說。

  其次,在“項目評估與遴選”方面,《原則》要求發行人應當明確綠色項目具體信息的同時,也允許發行前可不確定具體募投項目,但仍需明確募投項目的評估與遴選流程,這為在境內推行發行人制定綠色債券框架提供了契機。

  中證鵬元研發高級董事高慧珂表示,此前無具體募投項目發行綠色債券的情況主要有兩種:一是發行人被認定為綠色企業;二是發行綠色金融債券。“未來無具體募投項目發行綠色債券時,可按照《原則》的要求,明確項目評估與篩選流程。”她說。

  東方金誠相關研究人員認為,在信息披露方面,《原則》要求發行人或監管機構及時記錄、保存和更新募集資金的使用信息,并定期(年度、半年度、季度)進行詳細披露,內容包括募集資金整體使用情況、綠色項目進展情況、預期或實際環境效益等。

  “與GBP不同的是,《原則》在年度報告的基礎上,還鼓勵發行人按半年或季度對綠色債券募集資金使用情況進行披露。這種披露頻率的提升可以大大加強綠債發行人與投資人的溝通,降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投資風險。”李菁說。

  綠色標準體系獲進一步完善

  關于《原則》發布的意義,多位專家表示這標志著國內初步統一、與國際接軌的綠色債券標準正式建立,彰顯了中國綠色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行動,也將為全球投資者參與中國的低碳綠色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原則》出臺前,國內關于綠色產業標準有三個指導性文件:一是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5〕第39號及其附件《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15年版)》;二是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的《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三是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證監會聯合印發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

  “由于不同類別的綠色債券對資金用途要求不一致,中國綠色債券仍受到投資人的質疑。《原則》融合并完善了國內綠色債券各項管理要求,達到‘國內統一,國際接軌’,為中國綠色債券市場的可持續和國際化發展打下制度基礎。”李菁說。

  李菁認為,《原則》統一國內綠色債券標準,推進了綠色金融標準化進程。《原則》強調募集資金需100%用于綠色項目,進一步提高綠色債券純度,被詬病的綠債資金部分用于非綠領域等問題也基本通過《原則》得到了解決。

  “《原則》實現了國內不同類型綠債標準初步統一,適用于普通綠色債券(包括藍色債券、碳中和債)、碳收益綠色債券(環境權益相關的綠色債券)、綠色項目收益債券和綠色資產支持證券。”李菁說。

  市場“看門人”或迎更嚴監管

  目前綠債是綠色項目主要的直接融資渠道。業內人士預計,《原則》發布后配套激勵政策的制定將提上日程,對綠色產業融資支持力度將加大,相關部門將在稅費優惠、差別化監管等方面給予支持,促使更多企業利用《原則》發行綠色產品,保障《原則》真正發揮作用。

  高慧珂表示,《原則》是自愿性規則,并非強制,未來各債券品種發行時還需參照各監管機構的相關政策,需關注綠色企業債券發行規則是否會跟進調整。預計未來國內綠色債券市場將同時存在符合《原則》的綠色債券和不符合《原則》的綠色債券。

  “發行人在政策利好的情況下也面臨一定挑戰,募集資金用于綠色項目比例的提升也勢必會給綠色債券的發行造成較大的影響。尤其是對計劃募集資金用于綠色項目比例不足100%的待申報或申報中的綠色債券,如何進行平穩的過渡銜接是各市場成員重點關注的內容。”李菁說。

  在高慧珂看來,未來境內發行的經第三方機構評估認證為符合《原則》的綠色債券,將吸引更多的境外資金,提升境內綠色債券市場的國際影響力。

  李菁稱,為提升境外投資人對中國綠債評估認證的質量認可,提升中國綠債評估認證機構的可靠性,監管部門目前正在通過完善評估認證標準、統一評估認證方法、嚴格第三方評估認證機準入門檻等措施,加強綠色債券評估認證機構管理,提高認證報告質量,打造一批高質量、高標準、嚴要求的評估認證機構。

  “在此背景下,未來評估認證機構將面臨更嚴格的監管要求,需加強人才隊伍與能力建設,做好中國綠色債券市場‘看門人’,為綠色債券的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李菁說。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