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中國鄭重承諾二氧化
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
碳中和。
內蒙古自治區作為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高度重視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明確了內蒙古“雙碳”工作的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2022年8月8日-8月9日,由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主辦、伊利集團協辦的“碳達峰碳中和的中國戰略與全球展望研討會”,在呼和浩特市舉行。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政府常務副主席黃志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主任趙昌文,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副主任蔣希蘅,伊利集團高級執行總裁張劍秋等出席會議。作為中國乳業僅有的一家參與“碳達峰碳中和的中國戰略與全球展望”旗艦研究交流項目的企業,伊利代表行業為雙碳項目貢獻乳業智慧。
此次會議主要聚焦“
碳匯:國內國際進展與挑戰”和“數字化賦能雙碳行動”,來自政府、學術界、企業界的60多位專家參加了討論和交流。伊利集團高級執行總裁張劍秋表示,伊利作為全球乳業五強,始終將可持續發展融入企業戰略,并以帶動全行業減碳為己任,通過“定標準”“建平臺”“育人才”三大舉措,向“2050年前實現全產業鏈碳中和”的目標不斷邁進。
伊利一直非常重視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用實際行動引領全產業鏈的減碳工作。早在2007年首屆夏季達沃斯
論壇上,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率先提出“綠色領導力”,并在2009年進一步升級為伊利的“綠色產業鏈戰略”,倡導“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綠色發展”三位一體的發展理念。自2010年起,伊利連續12年開展企業內的全面
碳盤查,成為行業內首家開展碳盤查的企業。2022年4月8日,伊利發布了《伊利集團零碳未來計劃》《伊利集團零碳未來計劃路線圖》,表示伊利已在2012年實現碳達峰,將在2050年前實現全產業鏈碳中和,并制定了2030年、2040年、2050年3個階段的具體任務。截至2021年底,伊利有23家分(子)公司被工信部評為國家級綠色工廠,累計
減排二氧化碳當量873萬噸,相當于節約用電150億度。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對伊利的“雙碳”行動表示贊許,他提到,“伊利一直在做企業碳盤查,這是走在前端的。”
8月9日上午,與會專家還一起調研了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這里將會建成中國首個零碳五星示范區。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通過產業驅動全鏈發展、數字賦能智慧城市、綠色引領產城融合,創造了全球奶業多項之最,凝聚了全球奶業高水準,成為世界矚目的乳業硅谷,全面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景象。參加調研的專家表示,“伊利的設備、管理確實太先進了,智能化做得非常好!”“伊利作為來自內蒙古的企業,發展成全球的標桿非常不容易”……
實現“雙碳”目標,是中國對世界作出的莊重承諾。有專家提出,實現碳中和,企業是主力軍。我們欣喜地看到,有越來越多像伊利這樣的企業主動制定碳中和戰略,將減碳目標貫穿于整個運營流程,立足于生態系統去思考自身在全球減碳網絡中的位置和作用,助力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共創零碳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