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暫行辦法》全文細則公布

2014-10-19 09:18

《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暫行辦法》
確定企業信息公開范圍
新環保法由現行環保法的47條增加到70條,主要是增加了第五章,設專章闡釋“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新環保法第53條寫到了一般的權利,即“公民、其他組織有權獲得環境信息”,也就是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而且“要求政府主管部門應當公開環境信息,應當制定和完善公眾參與的程序,為公眾參與環境監督提供便利。”
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獲取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的權利,加快推進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工作,根據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等法律法規,環保部組織起草《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暫行辦法》。
《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暫行辦法》重點解決了“誰公開”、“公開什么”、“如何公開”、“如何監督”,即信息公開范圍、內容、方式、監督等四個問題。既要滿足公眾對企業環境信息的基本需求,又要兼顧企業的信息公開能力,堅持原則性與可操作性相結合,分級確定強制性公開范圍。

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暫行辦法
(征求意見稿)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目的依據)為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獲取環境信息的權利,促進企業事業單位如實向社會公開環境信息,推動公眾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部門職責) 環境保護部負責推進、指導、監督全國的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指導、監督本行政區域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工作。
  第三條(基本原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按照分類管理、分級監督的原則指導監督企業事業單位公開環境信息。
  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按照自愿公開和強制性公開相結合的原則,及時、如實地公開其環境信息。
  第四條(制度和責任)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指定負責指導監督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的工作機構,建立健全指導監督企業環境信息公開工作的制度。環境保護主管部門開展指導監督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工作所需經費應當列入本機關的行政經費預算。
  重點排污單位應當建立環境信息公開制度,明確單位負責人和相關人員的責任。
  第五條(信用信息)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根據企業事業單位公開的環境信息及政府部門環境監管信息,建立企業事業環境行為信用評價制度。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企業有關環境信息。
  第六條(保密規定)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依法可以不公開。
  其他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章 公開的主體和內容
  第七條(重點排污單位名錄公布)市級以上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通過政府網站、報刊、廣播、電視等便于公眾知曉的方式,每年定期公布本行政區域內重點排污單位名錄。
  第八條(強制公開主體)企業事業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列入重點排污單位名錄。
  (一)被市級以上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確定為重點監控企業事業單位的;
  (二)污染物排放超過國家或者地方排放標準,或者污染物排放總量超過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
  (三)使用列入《劇毒化學品目錄》物質、《污水綜合排放標準》所列一類污染物、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有毒、有害原料進行生產或者在生產中排放上述有毒、有害物質的;
  (四)建有核設施、鈾(釷)礦及伴生放射性礦開發利用,生產、銷售及使用Ⅲ類以上放射源,Ⅱ類以上射線裝置和非密封性放射源的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或者可能存在電磁輻射污染的;
  (五)污染物排放可能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學校、居民區等環境敏感區造成較大影響的;
  (六)具有試驗、分析、檢測等功能的化學、醫藥、生物類省級重點以上實驗室、二級以上醫院、污染物集中處置單位等污染物排放行為引起公眾或媒體廣泛關注的或者可能對環境敏感區造成較大影響的;
  (七)發生較大以上突發環境事件或者因環境污染問題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
  第九條(強制公開內容)重點排污單位應當強制性公開下列信息:
  (一)企業事業單位名稱、組織機構代碼、工商行政管理注冊號、注冊地址、法定代表人、環境保護工作組織體系及聯系人和聯系方式;
  (二)企業事業單位生產地址及生產經營和管理服務的主要內容、產品及規模;
  (三)主要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的種類、名稱、排放方式、排放口數量和分布情況、執行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和核定的排放總量;
  (四)主要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排放濃度和達標情況;
  (五)危險化學品使用管理情況的環境管理年度報告、危險廢物防治情況;
  (六)防治污染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情況;
  (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執行情況及其他環境行政許可情況;
  (八)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及演練情況;
  (九)突發環境事件發生情況;
  (十)落實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行政命令和行政指導意見情況;
  (十一)接受污染源監督性監測情況;
  (十二)繳納排污費或環境保護稅情況;
  (十三)受到環境行政處罰情況;
  (十四)受到環境刑事制裁情況。
  第十條(鼓勵公開內容) 鼓勵重點排污單位自愿公開下列企業環境信息:
  (一)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保護方針、年度環境保護目標及成效;
  (二)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保護投資和環境技術開發情況;
  (三)與有關機構簽訂的改善環境行為的協議;
  (四)面向利益相關方的環境信息溝通情況;
  (五)因環境保護工作受到獎勵情況;
  (六)企業事業單位履行社會環境責任的其他情況。
  第三章 公開的方法和程序
  第十一條(公開方式)企業事業單位應當采取便于公眾知曉和查詢的方式公開環境信息,可以通過其門戶網站或當地政府、部門網站公開環境信息。
  重點排污單位應當在其生產經營場所醒目位置設置信息公告欄或電子信息屏,向社會公開其與排污行為密切相關的環境信息。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規范企業事業單位信息公告欄或電子信息屏公示環境信息的內容。
  有條件的地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開展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平臺建設。企業事業單位可以在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平臺公開其環境信息。
  第十二條(企業年度環境報告)納入重點排污單位名錄的省級以上重點監控企業事業單位和上市公司應當編制企業年度環境報告并向社會公開。
  集團公司應當以各生產單位為主體公開企業環境信息,同時集團公司也應當在其門戶網站上公開其整體環境信息并發布企業年度環境報告。
  第十三條(時間規定) 重點排污單位應當在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公布重點排污單位名錄后30日內,依法主動公開本辦法第九條規定的環境信息。首次被列入重點排污單位名錄的,可以延長至90日。
  屬于主動公開的重點排污單位環境信息,重點排污單位應當自環境信息生成或者變更之日起20日內予以公開。
  重點排污單位應當根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要求及時公開動態的監測數據。
  企業事業單位發生突發性環境事件的,應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及時發布相關信息。
  第十四條(公開期限)屬于本辦法第九條第九項至第十四項規定范圍的,環境信息在對社會公開的載體上應當保存三年。其他應當公開的環境信息除非發生變更,應當在對社會公開的載體上永久保存。
  法律法規有其他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四章 監督和管理
  第十五條(監督檢查)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有權對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活動進行監督檢查。被檢查者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
  第十六條(公眾參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宣傳和引導公眾積極參與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工作。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發現企業事業單位未依法公開環境信息的,有權向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舉報。接受舉報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對舉報人的相關信息予以保密,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
  第十七條(法律責任)重點排污單位違反本辦法規定,不公開或者不如實公開環境信息,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責令公開,處以三萬元以下罰款,并予以公告:
  (一)不公開或者不按照本辦法第九條規定的內容公開;
  (二)不按照本辦法第十一條、第十二條規定的方式公開;
  (三)不按照本辦法第十三條、第十四條規定的時限公開;
  (四)公開虛假的污染物名稱、排放濃度和總量;
  (五)不如實公開接受政府部門監督管理情況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等其他法律法規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十八條(其他處理規定)對不公開或者不如實公開環境信息的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給予下列處理:
  (一)在當地主要媒體通報;
  (二)建議金融機構不予信貸支持;
  (三)限制或者禁止其申請環保專項資金項目;
  (四)限制或者禁止其申請清潔生產示范項目或者其他國家提供資金補助的示范項目;
  (五)建議有關單位限制或者禁止其參與政府采購;
  (六)國家規定的其他懲罰措施。
  第十九條(獎勵規定) 對及時、如實公開環境信息且模范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給予下列獎勵:
  (一)在當地主要媒體通報;
  (二)優先安排環保專項資金項目;
  (三)優先推薦清潔生產示范項目或者其他國家提供資金補助的示范項目;
  (四)建議金融機構給予綠色信貸支持;
  (五)國家規定的其他獎勵措施。
  第五章 附則
  第二十條(參照執行)非重點排污單位可以參照本辦法公開其環境信息。
  第二十一條(解釋)本辦法由環境保護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二條(生效日期)本辦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