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北方多地開始供暖工作。
北京、
河北秦皇島、
山東東營、河北邯鄲等多地日前已開始準備工作,將開始供熱。
11月7日,山東建筑大學熱能工程學院教授田貫三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目前我國集中供熱平均采暖溫度在22℃~24℃之間,在極寒天氣下,居民取暖能耗就會相應增加。
11月7日,北京市開始試供暖?!芭瘹馄晕⒂辛藴囟取!币幻易〕柕木用窀嬖V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除北京外,進入11月之后,山東濟南、東營等地;河北石家莊、邯鄲等地以及
山西太原等北方多地已進入供暖調試運行階段。
“肯定能保證正常取暖。”一位
遼寧大連供暖公司的工作人員表示,近期其工作需要維護老舊小區暖氣通道,保證正常供暖。
面對近期北方的降溫天氣,
黑龍江、山東、遼寧等部分北方地區宣布提前供暖,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
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冬季的“拉尼娜現象”或致全國部分地區氣溫低于往年。而在今年夏季,受高溫影響,南方多地用電需求增加,
四川、湖北、重慶、
江蘇等多地發布限電通知。如何保證能源供應,平穩過冬,也成為居民關注的焦點。
“今年南方大面積干旱,水力發電受到影響,因此
電力較為緊張?!碧镓炄硎?,“在長江以北,冬季保供是集中供熱,長江以南是靈活供熱,以電力為主。現在我們的
政策是‘民生優先’,從總體能源供給上來講,老百姓用電、取暖保障不成
問題?!?/div>
10月28日,今冬保暖保供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指出,在有關方面共同努力下,今冬能源保供穩價具備了較好的基礎。要繼續加強資源統籌和政策支持,做實做細保暖保供工作,確保經濟平穩運行,確保能源安全保供,確保居民用電用氣用能價格穩定、群眾溫暖過冬。
田貫三指出,“我國供熱主要依賴煤炭,在北方地區,除北京等城市外,天然氣等能源并非集中供熱的主流。實際上,我國縣級以下的城市大部分建筑
節能水平較低,例如窗戶是單層的、外墻沒有保溫層。想要實現節能,解決排碳問題,需要投入進行深度的節能改造,這樣也能用較低的能耗解決人民群眾的溫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