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城市24小時 | 能源大省,新目標是“中國氫都”

2022-11-10 10:01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 劉艷美

  山西省發改委網站消息,11月8日,山西省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山西省氫能產業聯盟籌備工作座談會。山西省氫能產業鏈“鏈主”“鏈核”企業、相關鏈上企業、高校、金融機構有關負責同志出席會議。

  氫能被稱為“零碳能源”,作為資源型省份和氫能源富集地,山西這個傳統“高碳”省份,正全力“氫”裝上陣。

  今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將氫能列入能源戰略布局。山西迅速跟進,先后出臺《山西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山西省推進氫能產業發展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

  根據規劃,到2025年,山西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將超過1萬輛,部署建設一批加氫站,應用規模全國領先。到2030年,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到5萬輛,可再生能源制氫在交通、儲能、工業等領域實現多元規模化應用,形成布局合理、產業互補、協同共進的氫能產業集群,有力支撐該省實現碳達峰。到2035年,形成國內領先的氫能產業集群。

  此外,山西還明確提出,力爭2023年底前獲批納入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支持建設一批加氫站,氫能示范應用推廣取得一定成效,氫能產業鏈進一步提質升級。

  解讀:目前,氫能產業在我國整體還處于發展初期,各地方政府也在積極搶灘布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內蒙古山東寧夏北京、上海、陜西、山西、遼寧河南吉林等省市出臺專門的氫能發展規劃。

  作為傳統能源大省,山西焦炭產量全國第一,煤化工產業體量巨大,發展氫能產業具有明顯資源優勢。數據顯示,山西共有1.4億噸焦化產能,可用于制氫的副產焦爐煤氣約280億標方,全部用于制氫可年產氫氣150萬噸。去年5月,《山西省“十四五”未來產業發展規劃》發布,其中就將氫能產業列為有望實現彎道超車的7大先導性未來產業之一,并明確提出“未來30年,建成具有全國和全球影響力的‘中國氫都’”。

  不過,在此前一輪國家層面的產業布局中,山西未能搶得先機。

  作為產業培育和商業推廣的關鍵環節,2020年,五部委聯合發布通知,將以城市群為依托展開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去年9月,京津冀、上海、廣東三個城市群率先獲批,今年1月河北、河南兩個城市群加入,示范城市群“3+2”格局初步確定。

  但面對這個十萬億級的新興產業,尤其在產業轉型升級需求下,山西顯然也不甘落后。值得注意的是,山西設定的2025年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超過1萬輛的目標,與廣東等已納入示范應用省份相當。而根據國家頂層規劃,到2025年全國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將達到約5萬輛,可再生能源制氫量實現10~20萬噸/年的規模。對比之下,山西的雄心可見一斑。

  不過,要真正實現氫能產業發展,不僅取決于示范應用,還取決于技術進步、商業模式及政府支持等,山西能否實現“彎道超車”,還需持續探索。

  #動向

  “十四五”末國家高新區將達220家左右

  11月9日,科技部網站發布《“十四五”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規劃》。其中提出,進一步優化國家高新區、自創區發展布局,強化示范、帶動、輻射作用,推動區域協調可持續發展。實行“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機制,強化優勝劣汰。到“十四五”末,國家高新區數量達到220家左右,實現東部大部分地級市和中西部重要地級市基本覆蓋。適度增加國家自創區數量,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整合國家高新區資源打造國家自創區,在更高層次探索創新驅動發展新路徑。

  24城入選智能建造試點城市

  住建部網站9日消息,經城市自愿申報、省級住建主管部門審核推薦和專家評審,住建部決定將24個城市列為智能建造試點城市,試點自公布之日開始,為期3年。

  具體名單包括:北京市、天津市、重慶市、河北雄安新區、河北省保定市、遼寧省沈陽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江蘇省南京市、江蘇省蘇州市、浙江省溫州市、浙江省嘉興市、浙江省臺州市、安徽省合肥市、福建省廈門市、山東省青島市、河南省鄭州市、湖北省武漢市、湖南省長沙市、廣東省廣州市、廣東省深圳市、廣東省佛山市、四川省成都市、陜西省西安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上海全力打造產業規模最大汽車產業集群

  11月9日,在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第12屆中國汽車論壇上,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湯文侃發表演講稱,上海將全力打造產業規模最大、生態環境最優、整體競爭力最強的汽車產業集群,持續引領我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今年1-10月,上海實現汽車產量240萬輛,同比增長11%,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77萬輛,同比增長66%。

  湖南規劃打造湘江科學城

  11月8日,湖南省自然資源廳發布湘江科學城概念規劃。湘江科學城選址于湘江西岸科創走廊,面積約145.5平方公里,規劃布局形成“一軸兩帶六組團八片區”的空間格局。今后,湘江科學城將圍繞推動形成原始創新、技術產業、人才集聚、平臺資源制高點,打造引領中部、輻射全國、面向全球的“科學高峰”和“科技高地”。

  #數讀

  聯合國報告:印度預計最早于2023年成為第一人口大國

  新華社消息,據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22》報告預計,到本月15日,全球人口將達到80億。這一數字在今后幾十年里將繼續增長,但增速會有所放緩,且存在地區差異。

  由于預期壽命和育齡人口增加,聯合國預計到2030年全球人口將增長至85億左右,2050年達到97億,本世紀80年代達到約104億的峰值,并保持這個水平到2100年。

  聯合國數據顯示,世界人口年增長率在1962年至1965年間達到2.1%的峰值,此后急劇下降,2020年不到1%。聯合國預測,由于生育率持續下降,到2050年,全球人口年增長率可能會下降到0.5%左右。

  根據《世界人口展望2022》報告,印度預計最早于2023年成為第一人口大國,并在2050年達到17億,盡管其生育率已經低于生育更替水平。

  #聲音

  經濟日報:布局元宇宙產業需審慎

  元宇宙概念火熱,多地搶先布局。11月9日,《經濟日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據統計,目前國內在建和建成的元宇宙產業園、基地、聚集區、先行區已超過18家,頒布支持性政策的地區超過30個,出臺的元宇宙專項政策超過20個。在點贊干事熱情的同時,也有必要給予理性提示。元宇宙產業雖“香”,現階段卻不一定適合所有地區,要警惕頭腦發熱式的跟風和脫離實際的大干硬上。

  文章稱,一個新賽道的出現意味著新機遇,但也伴隨著風險,在沒有充分論證項目是否符合自身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是否能與上下游產業形成互聯互通、是否能較好融入自身發展戰略的前提下,看別人上馬就頭腦發熱盲目跟風,容易產生人力物力財力浪費甚至爛尾的風險。這并非沒有前車之鑒。新能源產業在發展初期也出現過爭相上馬的情況,光伏、風電等在各地多點開花,最終出現產能階段性過剩的狀況。

  文章還指出,各地在決定是否進入元宇宙賽道或以怎樣的方式進入時,要結合自身發展水平和發展定位來綜合考量。這并非反對創新和探索,而是提醒不能盲從和蠻干。

  #放榜

  數字城市競爭力百強榜,京滬領銜

  11月8日,賽迪顧問發布《2022中國數字城市競爭力研究報告》,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重慶位列前五。


  報告圍繞城市數字化轉型發展的建設內容,從信息基礎、城市治理、民生服務、產業經濟、技術創新、低碳發展六個維度量化評估,形成2022年數字城市百強榜。從區域分布來看,數字城市百強主要分布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從省級行政區域分布看,GDP前十的省級行政區域百強城市數量占比達64%。其中江蘇和山東上榜城市數量均為12個,廣東和浙江均為8個。


  報告還顯示,信息基礎領域,華東和西南地區建設水平全國領先;城市治理領域,華東地區最高、西北地區最低;民生服務領域,中南、華北和東北地區建設成果顯著;產業經濟和技術創新領域,華北地區在北京和天津等城市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的輻射效應帶動下,建設成果突出;低碳發展領域,西南地區依托地理環境的先天優勢,低碳發展水平全國領先。

  31省份互聯網發展水平排名,廣東居首

  央視新聞消息,11月9日,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在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發布《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和《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藍皮書。

  《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評估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互聯網發展情況,其中,廣東、北京、江蘇、浙江、上海、山東、天津、四川、福建、湖北等10個省(直轄市)互聯網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從基礎設施、創新能力、產業發展、互聯網應用、網絡安全和互聯網治理六個維度,對五大洲具有代表性的48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分析。經綜合評估,今年排名前十的國家為美國、中國、德國、瑞典、荷蘭、韓國、英國、加拿大、芬蘭、丹麥。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