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下,銀行業破產資金減少,打破了原先的環境風險評估體系,對環保產業的投資也大幅度減少;另外政府對于急于應對金融危機造成的經濟衰退,對環境保護的承諾和協議有所松動,這些對于環保事業都是考驗。但是從另外的視角來看,經濟危機下,需求減少,能源的消耗量減少;并且金融業的環境衍生產品由于其長期的收益性可能成為新的金融增長點,對環境保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政府在經濟危機下,可能通過能源的多樣化和提高效率進行轉型,以提供新的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點,這里包含了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應用。
一、消極影響
1、貸款的環境評估放松
銀行業的破產,全球的資金儲量大量減少,為了盡快擺脫困局,銀行業更關注于大額項目貸款,并且傾向于放松貸款條件,不充分考慮社會和環境
問題。這意味著原先對于環境風險的評估、綠色會計制度、對項目的環境保護要求都會減弱。對于那些高耗能、高污染項目來說,這宏觀經濟形式是一個逆潮流的機遇,而這必然對環保產生副作用。
2、環境保護投資減少
另外,環境產業需要長期的大量的投資,尤其對于環境技術的改進和應用上。例如,脫碳技術是
節能減排的關鍵,如果實際投資無法到位,則無法實現實體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化。目前,一些高碳行業主要集中于發展中國家,由于改進技術的資金不足,一般利用國際間接融資。以我國為例,從以往的中國環境保護的融資結構來看,國際簡介融資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和發達國家的政府和商業銀行對我國的環境保護提供了大量的貸款和資助。
二、積極影響
1、高污染能源需求減少金融對能源的開發起到促進作用,如石油、煤炭,這些能源的迅速開發和使用會導致全球性的環境污染。
對能源的項目投資的評估關鍵是看現金流和回收期,高價能保證未來的現金流,但是如今金融危機影響之下,能源價格大幅下跌。油價是全球經濟的風向標。近期受金融危機影響出現暴跌,11月3日已跌至每桶6 4.4 8美元,比歷史高點下跌近60%。10月31日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動力煤離岸價已經跌破每噸100美元關口,跌至每噸96美元,比7月份最高點下跌50%。這是由于在經濟繼續衰退的形式下,需求不足導致的。對能源需求的減少,可以預見其使用量的減少,排放溫室氣體也相應減少,從而可以對環境有一定的改進作用。
2、清潔能源開發當然,環境保護不應該以經濟的停滯或衰退為前提。
為了保證經濟的正常發展,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并不一定會大幅度下降的情況下,在金融危機的契機下,開發綠色清潔能源可能是將來的趨勢。華盛頓自由派的智庫——美國進步中心在9月份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政府在能效和可再生能源方面加大投入,是支撐衰弱中的美國經濟和創造數百萬就業機會的最佳方案之一。
這種投資有助于經濟朝著低碳、更少依賴石油的方向轉型,并在中長期產生很大的收益。
3、環保基金的新發展
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風暴啟發人們重新審視風險和泡沫的問題,比起那些高泡沫的基金項目,環境類基金產品或許將引起更多關注。這類基金將投資者引向對社會以及環境的關注和他們金融目標結合在一起,雖然環境類項目約束了基金運行效率,減少了投資盈利空間。但是國外很多的實證研究表明,這類基金的投資效率并不一定比一般投資基金的投資效率低。隨著金融危機的發展,環保基金的收益從長期來看可能反而高于一般的投資基金。從這個角度來看,金融危機對環境保護有間接的促進作用。
結論金融對環境保護有重要的作用,環境金融理論還處于開創階段,但是金融業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嘗試和實踐已經比較豐富。金融風暴給環境保護帶來了挑戰,但也帶來了一些機遇和商機,如何在危機中把握可持續發展的方向,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證環境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