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4日,位于中國(廣東)自貿試驗區前海蛇口片區內的媽灣智慧港正式開港,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5G綠色低碳智慧港口,也是國內“5G+港口”創新的第一批試驗田。媽灣智慧港集成招商芯、招商ePort、人工智能、5G應用、北斗系統、自動化、智慧口岸、區塊鏈、綠色低碳共九大智慧元素,應用綠色低碳系統,實現了港口全方位環境保護的綠色發展。
推動信息技術創新,提升港口工作效率
媽灣智慧港采用了自主研發的招商芯操作系統,打破了之前國外軟件在碼頭生產管理系統的獨大局面,在國內外碼頭成功推廣應用,實現了我國港口系統的突破。
媽灣智慧港擁有全國單一碼頭最大規模無人集卡車隊、全球首個具備實際作業能力的5G智慧港口水平
運輸場景。港區現有38臺5G+自動駕駛集卡,全部采用“單車無人自動駕駛”操作。安裝于燈塔上的5G基站,實現了港區5G信號全覆蓋,為自動駕駛集卡提供了通訊保障。
媽灣智慧港與華為、騰訊等諸多互聯網巨頭強強聯手,打造以港口為核心的智慧生態圈,整合全球港口營運控制中心、單證中心、結算中心,搭建跨境電商、供應鏈金融等多個平臺,延伸航運總部服務和船舶服務等功能。
岸電設施順利投產,實現船舶停靠期間廢氣零排放
2021年8月,媽灣港區兩套岸電設施已投入使用,可滿足兩條靠港船舶同時接駁岸電,對媽灣港區日常化的岸電運營形成有力支撐。
深圳媽灣電廠煤碼頭已具備岸電供應能力,深圳市能源運輸有限公司的船舶已具備岸電接收能力,將真正實現船舶停靠期間大氣污染物零排放,進一步改善深圳西部港區的大氣環境質量。
港區內LNG車輛占場內拖車總量的比例約10%。較傳統碼頭以燃油為主的設備驅動模式,除少量巡邏車和空重叉車,所有8臺QC、26臺軌道吊、4臺小叉車、36臺自動駕駛拖車、調箱門設備等均使用
電力驅動模式。
媽灣智慧港通過科技創新降低港口運輸、裝卸設備能耗,減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環境壓力。據測算,媽灣智慧港每年能減少二氧化氮排放約1350噸,減少一氧化碳排放約450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15噸。潛在環境效益,可減少二氧化氮排放約49500噸,減少一氧化碳排放約16500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550噸。總體上,較傳統港口,碳排放降低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