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BP世界能源展望》:能源轉型需破解“不可能三角”
6月6日,英國石油公司(以下簡稱“BP”)正式發布2023年中文版《BP世界能源展望》(以下簡稱“《展望》”)。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全球能源
政策和討論一直側重能源系統脫碳化和向凈零情景轉型的重要性。與此同時,全球能源供給格局的調整也將安全性和可負擔性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展望》提到,能源系統的三個維度即安全性、可負擔性和可持續性共同構成了“能源不可能三角”。任何成功和持久的能源轉型,都需要“能源不可能三角”的全部三要素。
BP首席經濟學家戴思攀(Spencer Dale)表示,近年來,
碳排放量持續增加,向凈零情景未來果斷轉型非常重要。過去一年的事件凸顯了全球能源系統的復雜性和相互關聯性。必須解決“能源不可能三角”的全部三要素。同時,過去一年表明,能源低碳轉型需要有序推進,從而使得世界化石能源消費的下降能夠與全球化石能源供應的減少相呼應,避免未來能源短缺和價格更加高企。
能源安全關注度提升
2022年2月,俄烏爆發沖突,至今仍在持續。從能源角度,烏克蘭危機正在對全球能源供給格局造成影響。
《展望》提到,俄烏軍事沖突可能會對全球能源系統的未來走向產生持續影響,加深對能源安全的關注,削弱經濟增長,并改變能源供應的組合。
對能源短缺和易受地緣政治事件影響的擔憂,所引發的對能源安全的日益關注,可能促使各國和各區域努力減少對進口能源的依賴,轉而消費更多的國內生產的能源。此外,這也將大大推動能源效率的提高,減少對各類能源的需求。
其中,石油和天然氣是國際交易量最大的兩種燃料,隨著能源安全重視程度的加大,這兩種燃料受到的影響最大。這種影響在中國和印度尤為明顯,目前這兩個國家75%—85%的石油和40%—55%的天然氣均依靠進口。
此外,能源安全關注度提升產生的影響在歐盟尤為明顯,因為歐盟之前對俄羅斯天然氣和石油高度依賴。2021年,歐盟、中國和印度共占全球石油進口總量的45%左右,天然氣進口總量的50%左右。
在《展望》中,BP提出“新動力情景”模型,既考慮了近年來全球脫碳雄心的顯著增強,也考量了近年來脫碳的方式與速度。在“新動力情景”下,二氧化碳當量排放將在本世紀20年代達峰,到2050年將比2019年的水平低30%左右。
《展望》對上述三個地區的分析顯示,能源安全關注度提升導致進口油氣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持續下降。2035年,在“新動力情景”中,其石油和天然氣進口總量將比2022年版《展望》預測的低10%以上。
據《展望》預測,在“新動力情景”下,俄羅斯石油產量將從2019年的1200萬桶/日下降至2035年的700萬—900萬桶/日。而天然氣的需求也在走低,預計天然氣需求將比2022年版《展望》的這一數字減少1300億—2500億立方米(3.5%—5%)。
這種天然氣需求修正下調與管道天然氣貿易減少趨勢一致,原因是俄羅斯對歐盟的管道出口幾乎完全取消。家用天然氣產量也略有減少。在俄羅斯以外的地方,產量下降主要出現在美國,因為美國加速轉向使用更低碳的替代性能源。
對于國內
市場而言,我國長期堅持加大勘探開發力度,保障國內能源供給。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原油產量達2.04億噸,重回2億噸大關;同時,天然氣產量約2200億立方米,年增產量連續6年超百億立方米。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四個月我國生產原油6964萬噸,同比增長1.8%。進口原油17877萬噸,同比增長4.6%。
全球能源供應結構正發生變化
近年來,全球能源政策和討論一直側重能源系統脫碳化和向凈零情景 轉型的重要性。
戴思攀表示,近年來,碳排放量持續增加,極端天氣事件日趨頻繁,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清楚地表明,向凈零情景未來果斷轉型非常重要。
記者注意到,在凈零排放以及錯綜復雜的國際局勢推動下,全球能源格局正在發生轉變。
對于石油在未來的發展趨勢,《展望》提到,由于在公路
運輸中使用量減少,展望期(至2050年)內,石油需求下降,隨著世界轉向更低碳的替代能源,石油在
交通運輸中的作用下降,美國致密油和歐佩克石油生產主導著全球石油供應結構的變化趨勢。
作為化石能源中的清潔能源,天然氣的前景則取決于能源轉型的速度。同時,液化天然氣貿易在短期內將增加,2030年后的前景不確定性增加,液化天然氣出口由美國和中東主導。
新能源將在隨后的時間中逐漸增長。《展望》預測,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快速增長,需要大幅加快融資和新產能建設,現代生物能源迅速擴張,有助于難以
減排的行業和過程脫碳。
隨之而來的將是風能和太陽能產能投資急劇增加,繼續投資石油和天然氣,以及能源轉型導致對關鍵礦物的需求顯著增加。
伴隨新能源的發展,
電力也將迎來繁榮發展,特別是在新興經濟體。《展望》提到,世界日趨電氣化,電力需求增長顯著,隨著全球電力系統脫碳,風能與太陽能發電日益占據主導,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的發電構成有所不同。
作為清潔能源的終極形態,低碳氫(以綠氫和藍氫為主)將在幫助能源系統脫碳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低碳氫以綠氫和藍氫為主,氫貿易既涉及區域性管道,也涉及全球海運貿易。
此外,脫碳,碳捕捉的發展路徑正在被更加關注。據《展望》預計,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在賦能深度脫碳方面發揮著核心作用,同時,要實現巴黎氣候目標,碳移除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