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易碳家了解到,在過去近十年間,國際
碳基金的數量與規模、資金來源與股東結構、設立與管理模式、地理分布、投資方式、投資對象等方面都經歷了較大的變化。這種演變歷程源于國際社會對遏制全球氣候變暖認知的深化、國際氣候
政策的變化、相關國家和國際金融機構在
減排領域的一定程度的合作以及國際碳
市場的不斷發展完善。然而,鑒于“后京都時代”碳基金運作的市場環境、政策層面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以及
CDM/JI市場風險較高、交易成本巨大,再加上金融危機所導致的金融資源短缺、政府投資方向搖擺不定等,國際碳基金的發展可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比如,近期國際碳基金的設立速度和投資規模都有緩慢下降的趨勢。不僅如此,碳基金的運行也可能出現新的變化。這表現在:
1、原先的活躍的
碳信用的買家和積極參與
碳市場交易的金融機構,由于上述風險,其投資風格趨于保守。但上述參與者保守的做法,也給那些有能力承擔更多風險或提供預先支付的碳基金創造了機會。
2、CDM/JI項目可行性和資金來源方面的限制推動了碳基金積極參與項目早期階段的開發以便實現每筆交易收益的多樣化,因此,直接融資或許會成為碳基金未來最倚重的投資方式,
3、面對上述不確定因素及風險,傳統的碳基金運作模式會向多元化的風險基金運作模式即投資組合多樣化轉換。比如有些碳基金的投資中就有EUAs和VER的組合;也有一些碳基金將資金投向了非CDM/JI項目。如清潔煤和可再生能源公司。
從發展前景來看,由于下述幾個原因,我們相信碳基金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一是全球主要經濟體在減排立場上逐漸趨于一致,各國在氣候方面的國際合作進一步深化。這主要體現在美國和歐盟的態度上。美國雖然至今仍未簽署《京都議定書》,但奧巴馬政府在減排
問題上態度積極并推動了有關的立法進程,政府已經承諾采納氣候法案;歐盟仍一如既往延續其在減排問題上的積極態度,比如歐盟委員會在2010年5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稱,歐盟將2020年溫室氣體整體減排目標由20%提升至30%。二是國際碳市場發展的巨大潛力為碳基金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來自世行的報告表明,2012年全球
碳交易市場將達到1500億美元。碳市場將發展成為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商品交易市場,有望超過石油市場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與碳交易相關的
碳金融市場發展前景廣闊,這必然會推動國際碳基金的發展。三是新基金已開始布局“后《京都議定書》時代”,這將給碳基金的發展帶來極大的示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