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來,中國北方地區連續出現大范圍高溫天氣,京津冀和
山東等地21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南方地區出現大范圍強降雨,洪澇和城市內澇風險顯著提升,而西北部地區降水偏少,發生氣象干旱的可能性增加。世界氣象組織日前亦宣布,熱帶太平洋7年來首次形成厄爾尼諾條件,這可能導致全球氣溫飆升、破壞性天氣和氣候模式的出現。國際SOS提醒企業機構,應注意厄爾尼諾狀態帶來的高溫、洪澇、干旱等影響,并積極采取措施預防和應對相關風險,保護員工健康與安全。
國際SOS援助中心醫療總監李俠醫生表示,“厄爾尼諾是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表現為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現顯著增溫,從而改變洋流流經地區的氣候,進而產生一系列不利影響,乃至發生自然災害。高溫氣候和其他因素會增加員工的健康和安全風險,這對全球各國的企業機構而言都是重大挑戰。”
開展跨國經營的企業、機構應提升員工對高溫天氣和其他風險的認知程度,并采取有效的方式來預警極端天氣,為員工制定預防和保護性措施。針對處于高危地區的員工,企業機構要確保有詳細的計劃和充足的資源來保障他們的健康和安全。國際SOS年初發布的《2023年度全球風險展望》報告提示,氣候變化和其他因素正在增加健康風險,并造成廣泛影響,企業機構的員工亟須全面健康保障。除此之外,從更加廣泛的海外安全影響來看,氣候變化已經成為一些海外地區不安全局勢的又一個推動因素。
國際SOS高級差旅風險經理張盈妍表示,企業機構需對海外風險事件的發展動態保持密切關注,并部署應急計劃。近年來,由于氣候變化及其他因素引發的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導致的危機事件,以及隨后可能引發的
交通出行、水電干擾、基礎設施損壞等各類次生安全影響,已成為亟須企業機構管理者重視的突出
問題。
“企業機構管理者應保持高度的態勢感知,持續監測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風險環境變化,包括當地面臨的自然災害風險、基礎設施情況、應急服務和救援機構的支持能力等。針對不同的海外風險環境,企業應更新業務連續性和響應升級管理計劃,確保該計劃可反映所在地的現實情況和企業自身特點,并且有明確的溝通決策機制,以及觸發這些決策的因素,在需要時可快速執行。”張盈妍說。
為應對厄爾尼諾狀態帶來的健康和安全風險,國際SOS建議跨國企業,將健康和安全納入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框架,對極端氣候事件帶來的影響引起足夠重視,進行即時、有序的管理;有前瞻性地對極端高溫天氣對健康的現有和潛在的威脅進行風險評估;為員工持續提供最新的相關指導及教育培訓,認真加強并履行員工關照義務;科學優
化工作環境,合理安排員工工作時間,評估高溫崗位的適崗性,管理潛在的健康問題;針對差旅出行員工,應及時關注并為員工提供目的地氣候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