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簡稱“綠標委”)17日通報2022年度綠色債券評估
認證市場運行及相關情況。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全市場經評估認證的綠色債券共計416只,占全市場綠色債券發行只數的80%;評估認證總規模達7831.51億元,占比89.56%。
從綠色債券產品類型看,2022年已發行經評估認證的綠色金融債券共73只,規模3599.97億元,占比100%,涉及發行人50家;已發行經評估認證的綠色債務融資工具共226只,規模2916.11億元,占比90.7%,涉及發行人134家;已發行經評估認證的綠色公司債券共114只,規模1281.33億元,占比75.1%,涉及發行人86家;已發行經評估認證的綠色企業債共2只,規模14.1億元,涉及發行人1家。
目前,綠色債券評估認證市場集中度較高,部分評估認證機構受認可。從2022年評估認證業務的情況看,聯合赤道、中誠信綠金和遠東資信合計只數占比79%,三家只數均在82只以上,第四名為16只,差異較為明顯;聯合赤道、中誠信綠金、安永和遠東資信合計規模占比86%,單家機構規模均在1200億元以上,第五名及之后規模在500億元以下,規模效應較為明顯。
從存續期評估認證情況來看,聯合赤道、中誠信綠金、安永、東方金誠信用和中
節能衡準合計只數占比90%,這五家機構合計規模占比86%,與其前幾年業務積累量較大存在一定關系。
從2022年度綠色債券評估認證機構內部建設和自律管理角度來看,有以下兩方面特征。
首先是制度建設不斷加強,執業水平繼續提升。2022年評估認證機構新獲得的資質主要有:綠色債券評估認證業務資質,氣候、社區和生物多樣性標準(CCB)資質,國際可持續發展和碳認證(ISCC)資質等。全年綠色債券評估認證機構新制定修改了30項制度,其中77%為尚未開展獨立執業的評估認證機構制定規則。制定修訂的制度主要針對綠色項目的認證(方法、流程、獨立性等)、專業人員的培養等方面。
其次是評估認證專業隊伍不斷擴大,專業人員占比較高。2022年,18家機構共有審計、會計、環境領域專業人員565名,為綠色金融發展提供大量人力資源。同時,大部分機構均有新入職專業人員,其中業務規模靠前的機構新入職人員較多,當年共計新入職專業人員87名。從評估認證機構專業人員占比來看,除個別機構占比相對較低外,其余機構專業人員占比均達到60%以上,部分機構從事綠色債券評估認證業務全部為專業人員。
綠標委表示,本次2022年度評估認證業務自查發現,部分機構在
政策文件理解、綠評項目屬性、收費形式等方面存在一些瑕疵,個別評估認證項目綠評不夠嚴謹、業務流程有待完善,但相關機構均積極進行整改,及時推動相關業務規范發展。同時,各家機構積極拓展綠色金融領域相關業務,參與綠色金融體系建設,在促進綠色金融市場高質量發展方面的作用日益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