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英國的科學家理查德·艾倫(Richard P. Allan)在《環境研究快報》(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上發表了一份調查結果,名為《降水—蒸發差的季節性浮動范圍擴大》(Amplified seasonal range in precipitation minus evaporation)。該調查結果顯示氣候變化正在使地球的水循環變得更加劇烈,這將最終導致水資源的空間分配不均,產生更極端的潮濕和干燥現象。
艾倫教授首先使用了自1950年以來測量降雨量和蒸發量的真實數據。同時,他通過計算機模擬了2100年的氣候變化數據。通過兩者之間的比較,艾倫教授發現:如果全球繼續保持目前的變暖速度,到本世紀末,一些地區一年中最潮濕和最干旱時期的降水量和蒸發量之間的差距將增加20%。這種反差的擴大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后果,例如在雨季會出現更嚴重的洪澇災害,而在旱季則會出現發展為更嚴重的旱災。這是因為溫暖的空氣會增加干旱時期水蒸發的速度,導致一些地區很容易發生嚴重干旱。同時,更多的水蒸氣反過來又加劇了其他地區的強降雨事件。
隨著溫室氣體排放使地球持續升溫,干旱和洪水也變得越來越極端。2023年,我們已經在許多國家(包括日本、中國、韓國和印度)看到了嚴重的洪災。這樣的災難造成了人員傷亡和一系列的財產損失。艾倫教授說:“只有迅速、大規模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才能幫助我們遏制氣候變暖,從而緩解干濕交替日益嚴重的情況。因此,對于規劃和管理水資源,以及應對氣候變暖中的水循環來說,了解和評估這些氣候變化的影響的研究至關重要。”
事實上,艾倫教授不是唯一洞見這一惡化趨勢的學者。2023年3月13日,發表在期刊《自然之水》(Nature Water)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極端干旱和降雨的強度在過去20年中急劇增加。這不僅僅帶來惡劣的天氣事件,還會導致作物歉收、基礎設施受損甚至是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
這份調查被直接取名為《全球洪水和干旱正在加劇》(Floods and droughts are intensifying globally)。這份研究借助了一顆名為“重力恢復與氣候實驗”(GRACE)的人造衛星的幫助。科學家通過這顆衛星測量了地球儲水量的變化,即陸地上和陸地中所有水的總和,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冰和雪。衛星數據同樣顯示,人類的活動(包括改造地表和燃燒化石燃料)導致了全球變暖,這使得干旱和洪水的頻率和強度都在增加。
總的來說,不同角度的研究都已經證明:氣候變化導致洪災和干旱現象變得更嚴重了。同時,這一逐漸惡化的現象也給我們敲響了新的警鐘。如何更加深入地認識氣候變化帶來的破壞并采取手段制止?解答這一
問題對于我們的未來至關重要。
—— 作者系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CBCGDF)國際部與
北京師范大學-
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BNU-HKBU UIC)全球化與發展(GAD)專業聯合發起的“可持續發展人才培養計劃”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