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暖會加劇城市的“五島效應”,即熱島效應、干島效應、 濕島效應、雨島效應和渾濁島效應,對城市生態系統、大氣環境、 人群健康以及城市基礎設施等都會造成嚴重影響,對于沿海城市群發展的影響更為顯著。
熱島效應
一般城市地區的氣溫變化明顯高于周圍郊區,城市就像一個 “熱島”。而干島效應與熱島效應通常是相隨的。由于城市主體是由 成片鋼筋
水泥筑就的不透水下墊面構成,易形成孤立于周圍地區的 “干島”。有些城市在某些時間濕度比較大,如上海在1月份夜間出現濕島的次數最多,但強度偏弱,而夏季次數少,但強度大。大城市高樓林立,空氣循環不暢,加上建筑物空調、汽車尾氣容易使城市上空形成熱氣流,導致強降水事件增多,甚至形成城市區域性內 澇。渾濁島效應主要是由于城市顆粒污染物增加,凝結核過多,近50年來我國城市池區的霧霾天氣總體呈增加趨勢。
干島效應和渾濁島效應
氣候變化對城市基礎設施、居民、生態系統以及經濟系統都產生廣泛的負面影響。氣候變化給城市地區的水和能源供應、下水道和排 水系統、
交通和電信等基礎設施系統以及包括衛生保健和救急在內的 服務和生態環境帶來影響。高溫熱浪、暴雨、暴雪、臺風等損壞交通
運輸設備、地面設施,增加交通安全隱患,對城市公路、鐵路、航 空、航海的正常運行造成了極大影響。氣候變化影響城市下墊面溫 度、近海海平面髙度以及城市降水環境,因此城市建設在選址、排水設施、道路規劃、倉儲、應急等方面都需要根據氣候變化進行調整, 規劃和設計標準需做相應變化。沿海城市群是氣候變化的脆弱區。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入侵,將導致海岸侵蝕、土地鹽堿化、河流水質咸化。海水侵蝕,會引發航道淤塞,港口廢棄。沿海城市面臨的洪澇災害風險將明顯增加,近些年我國東南沿海城市常發生“臺風、風暴潮、暴雨”等多碰頭的極端事件,造成重大的人員、經濟損失。孩子、 老人等弱勢群體是城市地區最脆弱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