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聯社11月14日報道,根據一份新的國際報告測算,在42個遏制全球變暖的重要指標中全球在41個上偏離軌道,甚至在6個關鍵指標上正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氣候行動追蹤”組織、貝索斯地球基金等機構14日發布的《氣候行動現狀》報告,唯一的亮點是全球電動乘用車的銷售現在正朝著正確方向發展。
然而,報告的聯名作者、貝索斯地球基金科學與數據部門的主任凱莉·萊文表示,壞消息是花在加大使用化石燃料的公共資金正在朝著錯誤的方向發展,而且速度比過去還要快。
萊文說:“現在不是在邊邊角角修修補補的時候,而是需要對經濟的各個行業實施徹底減碳的時候。”
她還說:“遺憾的是,我們偏離了正軌。我們正在看到全球范圍內無所作為所帶來的后果,比如加拿大的大面積山火、地中海地區因炎熱引發的死亡、南亞地區創紀錄的高溫等等。”
該報告研究了全球經濟的幾個行業(包括能源、
交通、建筑、工業、金融和林業)需要采取的措施,以實現2015年在巴黎達成的目標,即將全球升溫幅度限制在比工業時代前高1.5攝氏度的水平。自19世紀中葉以來,全球已經升溫約1.2攝氏度。
報告指出,在6大類別中,即全球
鋼鐵生產的
碳強度、乘用車里程、電動
公交車的銷量、紅樹林的減少、食物浪費量以及促進使用化石燃料的公共融資,前進的方向都是錯誤的。
報告的聯名作者、自然資源保護協會的喬·思韋茨說:“尤其是化石燃料消費補貼,去年達到了創紀錄的1萬億美元以上,這主要受到烏克蘭戰爭及其導致的能源價格飆升的影響。”
另外六個類別被認為“偏離軌道”,但大方向是正確的,比起“嚴重偏離軌道”的24個指標要好。那些偏離軌道的指標包括零碳發電、電動車占比、兩輪和三輪電動車銷售量、放牧動物的肉類產量、再造林和強制性公司氣候風險報告中的溫室氣體排放占比。
亞利桑那大學的氣候科學家凱瑟琳·雅各布斯說:“我對全球范圍內未能達到
減排預期并不感到震驚。我們不能忽視的事實是,全球減排承諾實際上無法強制執行,許多重大挫折對我們的進展造成了影響。”
達特茅斯大學的氣候科學家賈斯汀·曼金表示,在試圖改變經濟時,關鍵是從“低處的果實”開始,即經濟中最容易轉型且效果顯著的領域。但他表示,該報告顯示“我們在摘取低處的果實方面確實遇到了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