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法國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廣可再生能源、塑造新興綠色業態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果。但是,“從巴黎到迪拜的道路并不平坦”,具體表現為三大平衡挑戰:一是雄心與現實。無論藍圖如何充滿雄心,都需認清當下“高通脹、高債務、低復蘇”的嚴峻現實。二是發展與創新。要緩解轉型陣痛,需要在全社會范圍內塑造共識,認識到效率與創新是相伴而生的。三是國內與國外。一些國家始終凌駕于多邊治理框架之上,導致實現《巴黎協定》宏大愿景難度劇增。
11月30日至12月12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在阿聯酋召開,并首次對《巴黎協定》實施情況進行全球盤點。作為《巴黎協定》的積極推動者,法國不僅將其視為執行
節能減排的重要準繩,更將其作為撬動多邊外交與搶占轉型發展新賽道的重要機遇。但是,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地緣政治與能源危機等多重因素影響,法國的減排轉型之路絕非坦途,這場“氣候之戰”注定任重而道遠。
經過多年的
政策調整與格局塑造,法國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廣可再生能源、塑造新興綠色業態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果。統計顯示,當前,法國溫室氣體排放正處于下行區間,第一、二季度連續保持4.3%的降幅,盡管相關減排與高能源價格、溫和天氣等有一定關聯,但建筑與工業等關鍵部門已出現轉型勢頭。同時,法國在可再生能源方面也頻下重注,包括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推廣電動汽車,支持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等。法國還努力成為《巴黎協定》模范踐行者,不僅在推進歐洲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戰略性作用,還力促各方開展國際合作,持續拓展生物多樣性和海洋環境保護等豐富內涵。
可以看到,無論是早期的《法國國家低碳發展戰略》,還是后來的《2017年氣候計劃》,抑或新版《法國能源和氣候戰略》與《綠色工業法案》等,這些政策集中反映的都是法國在減排轉型領域的雄心壯志與搶抓新興賽道發展機遇的長久規劃,與推動《巴黎協定》的初心一脈相承。但也要看到,“從巴黎到迪拜的道路并不平坦”。有業內機構表示,法國目前的脫碳軌跡與歐盟設定的2050年中和目標不符,亟需在203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較1990年降低55%,并確保
交通、建筑、工業這三大關鍵領域脫碳路徑的可持續性。
對此,法國政府近期出臺政策組合拳,力求將減排雄心落到實處。
在能源領域,法國計劃到2030年將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傳統燃料在能源消耗中的占比由目前的約60%減少至42%,整體能源消耗到2050年要比2021年減少40%至50%。同時,法國還將恢復核能和加快可再生能源部署作為能源轉型領域的兩大優先事項。一方面,在2027年前關停并改造最后2座燃煤電廠,將現有核反應堆的使用期延長為50年至60年以上,建造6個三代核反應堆,并在2026年底再建8個。另一方面,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布局步伐,到2035年將太陽能發電的部署力度提高一倍,實現75千兆瓦以上裝機容量;到2025年,實現18千兆瓦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到2035年,將陸上風電裝機容量翻一番,達到40千兆瓦。此外,同步推動沼氣、地熱、生物燃料等部署與開發力度,確保工業、供暖與交通領域的脫碳進程。
在產業領域,法國以“轉型與先發”并舉的策略,一方面推動現有傳統產業鏈條轉型升級,另一方面錨定熱泵、風電、太陽能電池板、電池和綠氫五大領域為優先扶植目標,并輔以啟動行政便利快速通道、獎懲并舉塑造良性業態、公私資本激發投資活力、強化人才培訓等多項保障措施,確保生態轉型成為法國未來強化自主競爭的有力籌碼。
對此,經濟學家評價認為,法國的減排轉型之路將面臨三大平衡挑戰:
一是雄心與現實。無論藍圖如何充滿雄心,都需認清當下“高通脹、高債務、低復蘇”的嚴峻現實。特別是要認識到,生態轉型與以往以增長為核心的工業革命存在邏輯上的顯著區別,這一進程更多伴隨著“減”與“轉”的重要抉擇,將帶動生產與消費領域的巨大變革,并對民生領域產生重要影響。
二是發展與創新。傳統生產方式的慣性仍然存在,并繼續在推動經濟發展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必然面臨短期成本壓力,甚至出現憂慮與困惑。要緩解這一
問題,需要在全社會范圍內塑造共識,認識到效率與創新是相伴而生的。正如法國著名技術哲學家雅克·埃呂爾所言:“我們的經濟社會已嵌入自我延續的技術體系中,一切問題都可在技術創新中找到答案。”
三是國內與國外。自《巴黎協定》后,法國就努力為對接綠色世界“預留接口”,但屢屢受挫。這其中,外部因素的影響不可忽視。比如,美國在“美國優先”理念下制定的氣候政策,始終將塑造領導力、實現“單贏”凌駕于多邊治理框架之上,甚至不惜推出涉及高額補貼的《通脹削減法案》虹吸盟友資金、人力與技術紅利。在如此環境下,實現《巴黎協定》宏大愿景的難度必然劇增。
無論如何,法國“氣候之戰”的號角已經吹響。面向未來,法國不僅需要盡快拉平節節攀升的排放曲線,步入可持續性的轉型賽道,更需認識到,面對這場人類共同的攻堅戰,唯有兼顧他國合理關切、促進各方共同發展才是唯一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