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困擾家庭開支的食品價格上漲勢頭正趨向緩和,但食品通脹并未平息,引發通脹的主要原因已經從地緣政治風險轉向了‘氣候危機’。”
剛剛過去的2023年,各大媒體在報道極端氣候事件頻發時常常冠以“罕見”“極端”“創紀錄”等詞匯——年初,美國得克薩斯州遭受冰風暴侵襲,導致數十萬人連續數日陷入斷電困境;2月,干旱天氣導致智利山火爆發,吞噬了近30萬公頃土地;5月,颶風摩卡襲擊緬甸,導致約33萬公頃農田和1.3萬頭牲畜遭受損失;盛夏,美國多個糧食主產區遭遇極端高溫和干旱天氣,作物優良率降至1988年以來最低水平……
《日本經濟新聞》近期報道指出,盡管困擾家庭開支的食品價格上漲勢頭正趨向緩和,但食品通脹并未平息,引發通脹的主要原因已經從地緣政治風險轉向了“氣候危機”。
“全球糧食體系‘已崩潰’”
1個月前,《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在阿聯酋迪拜舉行,大會開幕前夕,世界糧食計劃署發表聲明警告稱,世界各國必須迅速加大對氣候危機前線弱勢人群的保護力度,以緩解不斷加劇的全球饑餓
問題。
有關統計顯示,2022年全年,極端氣候迫使約5680萬人陷入嚴重糧食不安全境況。更令人擔憂的是,世界上許多脆弱的國家不但飽受沖突、貧困、動蕩之苦,同時還深受氣候變化帶來的嚴重影響。
2023年,歐洲春季旱情同樣給當地農業帶來不小沖擊。西班牙約六成農業地區內的超350萬公頃農作物遭受“不可逆轉損失”;德國農業合作社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該國2023年所有類型的小麥作物產量預計將同比下降2.9%。
2023年盛夏季節的暑熱天氣,也讓埃及多種蔬菜輪番漲價,“蒜你狠”“姜你軍”等紛紛在首都開羅的各大農貿
市場上演。蔬菜商販阿卜杜拉告訴《環球》雜志記者,受暑熱天氣和灌溉水源影響,生菜、洋蔥等常見蔬菜的價格都曾在短時間內大幅上漲,生姜價格更是一度長期維持在高位。
“受貨幣貶值和氣候變化的雙重影響,蔬菜價格出現大幅波動,給當地百姓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大壓力,蔬菜生意也更加難做。”阿卜杜拉無奈地搖了搖頭。
暑熱天氣未退,厄爾尼諾現象又至。世界氣象組織在一份報告中警告稱,隨著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國際范圍內一些主要糧食產區出現災害天氣,將導致糧食減產、糧價大幅上升。
泰國大米出口商公會2023年8月公布的數據就印證了這一點——泰國破碎率5%大米出口價格一度躍升至每噸648美元,1個月內價格漲幅超過了100美元。
氣候變化加劇糧食危機帶來的不僅僅是物價上漲。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2023年5月在其網站發布《2023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指出了一個嚴峻的事實——58個國家和地區的2.58億人口正面臨嚴重的糧食危機,而極端天氣正是導致這一危機的新生驅動因素之一。例如,在馬達加斯加,持續干旱導致糧食缺口不斷擴大,一些孩子甚至靠啃食仙人掌葉充饑度日。
2023年7月24日至26日,聯合國糧食體系峰會階段成果總結推進大會在位于意大利羅馬的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總部召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會上形容當時的全球糧食體系“已崩潰”。古特雷斯強調,必須解決全球饑餓問題,促進企業和政府之間的合作,減輕持續氣候變化對糧食生產的破壞性影響。
路在何方?
氣候問題之下,化解糧食危機路在何方?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西莫·托雷羅認為,提高整個糧食系統應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刻不容緩。同時,各國應摒棄保護主義措施,保持市場開放,確保貿易暢通。
“事實已經證明,保護主義措施不僅不能解決危機,反而將加劇市場波動。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持續推進食品供應鏈創新、減少食物損失。”托雷羅說。
世界銀行在其發布的《氣候變化行動計劃(2021-2025)》中指出,世界銀行將加大對農業和糧食產業鏈中氣候智能型農業的支持力度,通過
政策扶持和技術干預提高農業生產力、增強農業韌性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在尼日爾,世界銀行借助其下屬項目向當地農業從業者分發改良后的耐旱種子,通過技術支持提高灌溉效率、擴大林業耕作面積并提供保護性農業技術,使44個鄉鎮的約50萬農民和牧民受益。迄今為止該項目已成功助力約8萬公頃土地完成“可持續耕作方式”改造。
英國格林威治大學農業和氣候變化專業教授約翰·羅伊·波特表示,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糧食安全危機需要多管齊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避免氣候問題進一步惡化是根本抓手。同時,還要有針對性地提高全球糧食系統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并積極借助人工智能技術開發先期預警系統。
世界經濟
論壇2023年發布的一份報告,同樣表達了對氣候變化引發糧食安全危機的關切。報告指出,世界各國應通力合作,加強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提升農作物和糧食來源多樣性、創新開發糧食儲存系統并針對相關從業者開展可持續農業技術培訓。
“氣候變化是一種流行病,我們需要迅速出擊,尋找新的融資工具,積極改善部分地區落后的耕種習慣,不斷提高公眾對氣候變化帶來糧食安全挑戰的認知,創新開發綠色農業技術,幫助我們的糧食系統向高效和可持續轉變。”《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主席阿蘭·理查德·東瓦希呼吁,“只有今天、現在立刻行動起來,我們才能確保未來的糧食供應不會受到更多氣候變化帶來的更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