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2023年中國氣候公報》發布 我國氣候狀況總體偏差,暖干氣候特征明顯,澇旱災害突出

2024-2-7 20:37 來源: 新京報 |作者: 王景曦

2月7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23年中國氣候公報》,其中提到,2023年,我國氣候狀況總體偏差,暖干氣候特征明顯,澇旱災害突出。

記者了解到,目前“厄爾尼諾”事件仍在持續,在全球變暖和厄爾尼諾的疊加影響下,2023年成為1951年以來最暖的一年。預計2024年春季,全國大部地區氣溫依舊較常年同期偏高。

為何2023年最暖?

國家氣候中心最新氣候變化監測表明,2023年為全球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暖年份,全球多地平均氣溫均突破高溫歷史紀錄。

根據《公報》,2023年,中國平均氣溫也創下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的歷史新高,全國平均氣溫10.71℃,較常年偏高0.82℃,為1951年以來歷史最高。極端高溫事件為歷史第四多,127個國家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或持平歷史紀錄。四季氣溫均偏高,冬、春季冷暖起伏大,夏、秋季氣溫分別為歷史同期次高和最高。

為何2023年會成為最暖一年?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介紹,從全球和中國的年平均氣溫歷史曲線可見,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和中國的年平均氣溫均呈現明顯的波動上升趨勢,在厄爾尼諾年氣溫偏高更明顯,在拉尼娜年氣溫略有回落。

在全球變暖和厄爾尼諾(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異常上升現象)的疊加影響下,2023年成為了1951年以來最暖的一年。

受厄爾尼諾影響,今冬我國中東部頻現大范圍雨雪天氣

回顧這個冬季,厄爾尼諾的影響程度如何?后續對我國天氣氣候會有怎樣的影響?

賈小龍表示,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和預測,2023年5月開始的厄爾尼諾事件,目前持續近9個月,預判在2023年12月已達到峰值,強度為中等,類型為東部型,未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將開始下降,此次厄爾尼諾事件將持續到2024年春季前期。

受此次厄爾尼諾事件的影響,冬季以來我國氣溫總體偏暖,但階段性冷空氣活動比較頻繁,冷暖起伏大;另外,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偏強偏西,菲律賓及南海上空的異常反氣旋性環流階段性活躍,將孟加拉灣及南海上空豐沛的水汽輸送至我國中東部地區,與中高緯南下的冷空氣交匯,導致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多次出現大范圍雨雪或雨雪冰凍天氣過程。

受厄爾尼諾的影響,預計2024年春季,全國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除西南地區以外,全國其余大部地區降水接近常年至偏多;西南地區大部氣象干旱可能發展,中西部森林火險等級較高。

公眾需關注災害預警及科普信息,提高防范意識和能力

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近年來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公眾未來要如何應對?

賈小龍表示,首先要加強對氣候變化風險防范的認識,科學認識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在全球增暖持續的氣候變化背景下,極端事件呈現頻發、廣發、強發、并發的新特征。因此,盡管近年來氣象防災減災取得顯著成效,氣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占國民經濟總量的比例都呈明顯下降趨勢,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及其伴隨而來的災害,仍是社會治理十分重要的一個風險點。

他認為,還是需要多方協同配合,進一步建立健全防御機制體制,強化科技支撐,補齊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短板,加強預警聯動和應急處置工作,強化科普宣傳,提高全社會氣象氣候安全意識,推動全社會形成災害防御合力。

其次,公眾要關注預警信息發布和宣傳科普工作,提高自身的災害防范意識和防御能力。各部門要充分利用各種傳播手段,進一步健全預警信息接收和傳播工作機制,提高應急處置和災害防御的時效。針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防御開展宣傳科普,向社會各界和廣大公眾普及災害防御知識,普及個人緊急避險知識,提高公眾災害防范意識和防御能力。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