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20日發布《探尋綠色農業的共同語言——中國與巴西綠色農業投融資標準比較研究》報告。
據悉,該報告通過深入探討中國和巴西作為農業強國的綠色農業
政策、可持續農業投資和低碳農業活動,比較和分析兩國的農業標準和分類要求,提出政策和
市場措施建議,并提出可支持未來中巴兩國合作制定統一的綠色農業分類標準,促進中巴兩國市場之間的綠色資金流動,并就可持續農業的優先領域達成共識。
報告指出,中國和巴西在全球農產品生產領域持續保持領先地位。2022年,巴西農業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貢獻達到25%,而中國農業及相關產業則對國內GDP的貢獻率為16%。
中巴兩國在貿易、政策和金融市場保持密切合作關系。中國不僅僅是巴西至關重要的農業貿易伙伴,也是自2009年以來巴西農產品的最大進口國。而巴西是中國在拉美地區最重要的投資目的地,占中國對拉丁美洲直接投資的47%。過去十年,中國對巴西的投資年均增長率高達30%,顯示出兩國經濟紐帶不斷增強。此外,2023年,中國人民銀行與巴西中央銀行簽署了在巴西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合作備忘錄,為兩國的綠色和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基于此,報告旨在為未來兩國建立綠色農業的共同框架奠定基礎,并促進中巴兩國就綠色農業的投資與合作達成共識,通過加強國際綠色農業分類的對接,引導更多國際資本進入可持續農業領域。
具體來看,報告為中巴合作實現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描繪了路線圖,并提出了如下七項建議。
·制定綠色農業標準:氣候債券倡議組織督促中國和巴西雙方的中央銀行進行合作,為綠色農業的實踐、投融資活動建立一個明確的框架。
·優先發展關鍵領域:建議確定農業部門共同領域,并加強對相關農業科技創新和研發的支持。
·制定雙邊貿易協定:制定支持可持續農業投融資的協議,明確共同目標和原則。
·引導資本流動:采取激勵措施,如成立中國-巴西綠色農業專項基金和優先考慮金融機構的綠色貸款。
·降低交易成本:創新金融工具,引入包括公共部門基金如主權貸款和擔保,積極創新綠色金融產品與方案,如綠色債券、轉型債券、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等,以及通過發行專項熊貓債,支持中巴可持續價值鏈的建立,為綠色農業投資創造有利的金融環境。
·搭建金融機構合作平臺:鼓勵在匹配項目、識別氣候相關風險以及探索低碳農業投資機會方面開展合作。
·加強對話:呼吁中國和巴西建立長期、穩定的溝通渠道,加強實踐和技術的合作和交流。
氣候債券倡議組織拉丁美洲和加勒比農業項目經理Sheila Alves表示,“巴西的可持續農業發展重點在于提高農業生產部門的效率。通過提高效率和創新,巴西正在塑造農業生產活動與自然保護齊頭并進的局面,未來將與中國共同開辟通往更可持續的農業發展之路。”
氣候債券倡議組織中國農業轉型負責人李少欣則指出,“中國在利用氣候融資支持農業和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位居世界前列。懷著共同目標,中巴兩國將攜手邁向建設韌性農業和可持續農業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