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上市公司環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正穩步提升,披露指數相比前一年上漲幅度為1.7%。中國環境記協、
北京化工大學日前聯合發布的《中國上市公司環境責任信息披露評價報告(2022年度)》(以下簡稱《報告》)顯示,“雙碳”成為我國企業環境責任信息披露的又一重要突破點。
《報告》顯示,5078家滬深股市上市公司中,在2022年度發布社會責任報告、ESG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環境報告書以及企業公民報告等有效樣本的企業,總數量達到1675家,占所有上市公司數量的32.99%,比前一年增加了387家,增幅為25.42%。
“發布有關報告的企業數量逐年增多,且披露水平穩步提升,體現出企業對國家
政策認識不斷深化,環境信息披露意識不斷提高。”中國環境記協秘書長白志軍說。
白志軍表示,雖然整體披露水平穩步提升,但仍有部分企業披露意識不強。結合生態環境部對外通報的信息,有上市公司因生態環保
問題被通報或處罰后,未在其企業官網或相關報告中披露。比如,
江蘇省南通市南通耀龍金屬制造有限公司擅自改變管理類別無證排污案;天津市武清區發斯特(天津)能源管理有限公司修改顆粒物量程上限,逃避監管排放大氣污染物;南京紅太陽生物化學有限責任公司環評文件弄虛作假;
云南省玉溪市查處超標排放大氣污染物案并指導幫扶企業達標排放。
根據《報告》,本年度1584家上市公司不同程度披露了碳信息,在發布有效樣本的1675家企業中,占比94.57%,相較2021年度披露占比(83.25%)提升11.32%。
各企業碳信息披露得分率明顯提升。1675家上市企業在溫室氣體環境績效方面的總體平均得分率為32.55%;其中超過平均得分率的企業共計770家,占全部企業的45.97%。
按產業分析,第一二產業1177家企業碳信息披露的平均得分率為33.63%,第三產業498家企業平均得分率為32.26%,第一二產業碳信息披露質量優于第三產業。
此外,滬深兩市碳信息披露總體水平同比顯著提升。2022年度滬市企業碳信息披露平均得分率為32.53%,深市企業平均得分率為32.60%,同比均有較大幅度提升。
北京化工大學教授劉學之介紹,《報告》首次按行業將上市公司分為農林牧漁業、采礦業、制造業、公共事業、建筑業、服務業、高新技術業七類,各類行業整體表現均需進一步提升。其中,在制造業、公共事業、建筑業、服務業、高新技術業中,多數企業披露水平處于發展和起步階段,占本行業企業的比重分別為68.7%、69.9%、
72.2%、75.6%、59.0%。作為高度資源密集型行業,采礦業表現居中,58.3%的企業處于追趕和發展階段,面臨披露方面諸多挑戰。農林牧漁業缺少杰出和優秀評級的企業,在環境信息管理方面提升潛力較大。
《報告》建議,政府層面通過健全環境信息披露制度、積極參與國際標準體系建設,為企業開展全球范圍內的項目合作,提供更為客觀的環境信息披露標準和方法;健全獎懲制度,通過給予財政、稅收等各方面政策優惠或實施限制企業生產、停產整治等措施,促進企業履行環境責任;加強
第三方機構參與監督和評價,持續提高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質量。
參與此項研究的多位專家認為,上市公司要增強外部交流合作,提升環境責任品牌形象。同時,企業應將環境責任整合納入戰略規劃,更好支撐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