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柏林城市功能日趨合理,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2024-3-21 10:47 來源: 經濟日報

  就打造生機勃勃的“創新之城”而言,德國首都柏林無疑走在了世界前列。柏林是歐洲最具可持續性的城市之一,在柏林城內,歷史與現代交相輝映,智慧與生態融合并重。近年來,柏林堅持“批判性重建”的城市設計綱領,隨著大規模城市更新戰略的推進,柏林城市功能日趨合理,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公共基礎設施愈加完善,居民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高。德國是如何推進城市更新之路的呢?

  完善法律制度,找準城市更新目標。法律制度是城市更新良性協調運轉的首要保障。德國之所以能夠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系統的法律制度和完備的規劃體系。德國政府制定了《建設法典》和《建設法典實施條例》,并在1986年正式將《特別城市更新法》并入《德國建筑法》中,在城市更新過程中賦予當地政府部門審批、征購以及優先購地等多項權利。與此同時,國家創制雙軌收集制度,施行《廢物管理法案》《填埋法案》《包裝條例》等相關法律條令,用于規范引導消費者和市場的行為。單就柏林來說,柏林市政府提出了更加謹慎的城市更新原則,主要以空間形態邏輯清晰,公園交通流線設計簡潔,注重對場地歷史、人文遺產的保護這三個更新原則為基礎,依據區位和所有權實行多樣化的政策,并致力于將一些閑置的制造業用地和舊基礎設施用地規劃為自然保護公園。

  倡導因地制宜,加強綠色規劃。柏林城市更新的精妙之處體現在不急于對城市發展做精細的規劃,而是因地制宜,以完善的營商環境、流暢便捷的生活體驗、綠色宜人的居住條件等優勢吸引全世界的高科技人才和創業公司入駐。與此同時,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柏林亦注重采取先小規模試點應用,再大范圍推廣的行動模式,以提升綠色規劃的整體效果。以柏林“歐瑞府”綠色低碳智慧園區為例,該園區前身是一座廢棄多年的煤氣站,2008年前后被私人資本買下,改建成為踐行德國能源轉型戰略的高科技示范園區。整片區域通過太陽能、風能、生物燃料等清潔能源來發電供熱,提供給其中的辦公大樓、住宅、餐廳、會議中心、學校、研究所等使用。除了歷史保護建筑以外,園區內的所有新建建筑全部采用被動式建造方法,使得每平方米建筑內耗能降低至僅90千瓦時/年。在此基礎上,園區還建設了由1.4萬個傳感器、1000多個數據點組成的分布式智能微電網,對所有能源消耗進行實時監控和統一調度,實現了能源的自給自足和高效管理。值得一提的是,柏林市政府針對園區內部的創新實驗設有專門的資助經費,但并不提供給整個科技園區,而是向所有企業和研究機構開放,以項目為單位進行申請,從而推動構建良性的產學研協作生態系統。

  重視公共交通建設,推動可持續發展。柏林地鐵總長度約155公里,城際鐵路305公里,公交線路1725公里,三種線路共同構建了柏林便捷快速的交通系統。柏林市政府將輕軌系統與地鐵系統相互分離并有機統一,以滿足不同客流的需求。同時,延長輕軌線路的到達范圍,減少地鐵的換乘次數,完善票制票價系統,靈活安排運營時間,在高密度的城市空間中建成與之相適應的便捷、舒適的公共交通系統,有效推動了城市更新速率。此外,柏林市政府倡導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不斷加強城市建設中的固廢資源管理。截至目前,柏林城市的固廢循環利用率達到65%,建筑廢物循環利用率則高達90%,在城市基礎設施更新的過程中,城市的生態環境也得到顯著改善。

  建設城市森林,打造生態化城市。柏林公共綠地為1.3萬公頃,共計3300余處,占比大約為14%,城市森林面積為1.6萬公頃,占比大約為18%,城市森林無疑是柏林綠色城市更新建設中的核心部分。比如,柏林和勃蘭登堡林業發展大綱正是柏林城市森林建設的縮影,經過20年的時間新建人工樹林5090公頃,致力于通過多元化的造林方式,小面積打造多種林分結構,進而提升現有林地質量,更好滿足大眾需求,推動城市更新中的綠色建設。柏林制定相應的政策,主要參考綠化面積,實施針對性的減稅激勵措施、資金補貼措施,并引導市民針對公務建筑垂直墻壁、平屋頂、閑置角落等進行綠化。與此同時,在利用城市社區四周的公共空間時,柏林市政府允許市民進行低價租用,致力于將其打造成為花草、蔬菜混合種植的綠色地帶,以城市綠地建設加快推進城市更新,更大力度提升城市精細化、生態化水平。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