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全球潛水與海底觀光勝地——大堡礁,在經歷一場30年來最嚴重的生存危機。
2月22日,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研究團隊調查了凱佩爾群島的27個監測點后表示,大堡礁出現了大規模珊瑚白化現象。
隨后在3月初,澳大利亞政府證實了這一研究發現。
4月11日,澳大利亞海洋保護協會的最新監測數據顯示,75%的珊瑚礁已被白化,其中大部分是高度甚至徹底被白化。昆士蘭大學珊瑚礁專家塞琳娜·沃德(Selina Ward)博士表示,這是她30年來所見過的最嚴重的珊瑚白化現象。
“我從1992年以來一直在珊瑚礁工作,但這次大規模珊瑚白化真的讓人難以接受。”沃德博士表示,“留給我們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珊瑚白化:海水升溫的鍋
珊瑚給人們的印象是一種海洋植物。事實上,珊瑚是由無數珊瑚蟲(coral polyp)組成的動物。多數珊瑚本身呈透明色,當共生藻類進入珊瑚體內,珊瑚群便呈現出五彩斑斕的顏色,而這些藻類也是珊瑚生長的重要能量來源。
當環境條件允許,一個珊瑚群可以存活長達數千年。然而,若海水溫度升高、海水酸堿度與混濁度發生變化,將影響珊瑚與藻類的共生關系。當這些環境壓力增強,共生藻會脫離珊瑚而獨立存在,珊瑚僅剩下珊瑚蟲與白色的碳酸鈣骨骼,這種現象即為“珊瑚白化”。
本輪大堡礁白化正是源自前所未有的海洋熱浪。根據數據顯示,大堡礁南部一些地區的水溫升高程度達到14.57 DWH(degree heating week,衡量一段時間內的加熱程度),打破了2020年4月創下的11.8 DWH的紀錄。
大堡礁于1998年首次發生大規模珊瑚白化現象,之后由于全球持續升溫,珊瑚白化現象更加頻繁地發生,這已經是過去八年內第五次發生大規模珊瑚白化。
2022年的白化現象尤為特殊,這是首次在拉尼娜周期中發生珊瑚白化。拉尼娜通常會在珊瑚礁上空帶來更多的云雨,氣候條件更加涼爽,曾被認為是珊瑚生長與繁殖的寶貴時機。
之后的兩年中,全球變暖愈演愈烈,2023年,全球平均海洋溫度突破歷史紀錄,2024年初,厄爾尼諾現象回歸,大堡礁珊瑚白化也幾乎是“板上釘釘”。
大堡礁白化現象并非個例。201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評估顯示,世界遺產29個珊瑚礁中的21個遭受嚴重或反復的熱應激,并導致大堡礁、帕帕哈瑙莫夸基亞(美國)等標志性景觀出現嚴重白化現象。
大堡礁是否瀕危成爭議
大堡礁于1981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對她的管理與保護曾被認為是亞太地區的最佳實踐案例。但近年來,該地區已成為澳大利亞出口煤炭和天然氣的“高速公路”,海洋被嚴重污染,加上全球變暖的影響,大堡礁健康狀況堪憂。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在2015年建議將大堡礁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根據章程,是否被列入該名錄是由21個國家組成的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決定。目前,共有56個歷史古跡或自然遺產在列。
許多學者和環保人士認為,將大堡礁列入瀕危名單是一件好事,這將給澳大利亞政府敲響警鐘,促使其更積極地降低
碳排放與治理海洋污染。
但澳大利亞政府顯然不這么看。從2015年至2021年,澳政府多次通過游說,讓大堡礁免于被列入《瀕危遺產名錄》。雖然澳大利亞曾出臺
政策,減少農業徑流、停止開發新的煤炭港口,在2月,也曾向聯合國表示,完成了近一半的大堡礁保護的承諾,但實際上,這并未阻止大堡礁白化的趨勢。
更諷刺的是,澳大利亞政府設定了頗具雄心的氣候目標——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和到2030年
減排43%,并在COP28氣候大會上加入了“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提高兩倍”的行動計劃,獲得了國際機構的贊許。
2024年7月,大堡礁瀕危
問題將被再次審議。這座自然奇觀的命運不僅取決于世界遺產委員會,更取決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與限制化石能源的決心。
珊瑚白化,怎么救?
當共生藻離開珊瑚后,珊瑚并不會馬上死亡,但非常虛弱。若環境條件能逐步變好,珊瑚則可以重新開始接受藻類,從而慢慢恢復。相反,如果環境條件持續惡化,珊瑚便會走向死亡。
限制化石能源與二氧化碳排放、減緩全球變暖是終極解決方案,除此以外,人們還能做哪些事情來保護珊瑚呢?
建立海洋保護區
海洋保護區泛指通過法律程序或其他有效方式建立的海域,以保護海洋棲息地與物種。保護區內的捕魚及旅游等人類活動均受到監管。設立海洋保護區已被證明可以減緩與改善珊瑚白化。
加勒比地區的珊瑚科學家在2018年的研究顯示,海洋保護區可防止過度捕撈的發生,使多種魚類得以繁衍生息。魚類對珊瑚生物的捕食,不僅沒有過度消耗珊瑚,反而使珊瑚數量增加了62%,特別是年輕珊瑚數量的增加,可以延長珊瑚礁的壽命,并提高其從極端白化事件中的恢復能力。
物理防曬,減少珊瑚負擔
多數防曬用品中含有二苯甲酮、甲氧基肉桂酸辛酯等化學物質,這些物質會嚴重干擾珊瑚的繁殖與生長周期,也會影響蟲黃藻與珊瑚的共生關系,加劇珊瑚白化。人們享受潛水、沖浪等海上活動時,這些化學成份會流入海中進而被珊瑚吸收。
因此在進行海上活動時,選擇穿著游泳衣、撐傘等物理防曬方式是保護珊瑚的最佳方式,其次是使用對海洋友好的防曬用品,都能減少對珊瑚的傷害。
人工繁育珊瑚
例如,世界自然基金會
香港分會與香港中文大學珊瑚學院在2023年開展了為期三年的“珊海無盡”大型珊瑚保育計劃,目標是三年內在香港東北方向的水域中拯救最少1000柱脫離珊瑚礁的珊瑚“寶寶”,將它們進行人工培養后放回海中,從而修復香港的海洋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