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北京持續完善應對氣候變化
政策體系,并于近期出臺了《北京市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和《北京市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同時通過低碳試點不斷探索創新低碳發展模式,目前在全國低碳城市試點建設評估中位列前茅、被評為優等,應對氣候變
化工作走在全國前列。”4月18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應對氣候變化處處長明登歷在由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召開北京市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新聞發布會上說。
北京作為超大城市,人口、產業、建筑高度密集,城市化與氣候變化作用疊加,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氣候變化成為重要的非傳統安全因素。近年來,北京市堅持減緩與適應氣候變化并重,出臺一系列積極政策,推動“有效
市場”與“有為政府”結合,以“創新引領”推動“重點突破”,堅持“預防為主”與“科學適應”并進,探索低碳發展有效路徑,努力提升首都城市氣候適應性,到目前取得卓有成效的進展。
明登歷介紹,自2013年試點
碳市場開市以來,北京市已將包括發電、
石化及服務業等8個行業的近1300家單位、全市約50%的碳排放量納入管理,為全國碳市場建設貢獻了北京經驗。同時,北京市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體系建設,全國溫室氣體自愿
減排交易機構落戶北京。
“通過推進‘煤改氣’工作,在2013年—2017年期間,北京市發電行業度電碳排放強度下降至70%左右;2017年以后后又通過強化管理、提升效率,推動燃氣發電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至10%左右;2021年全部納入到全國碳市場后,本市電廠的配額保持整體富裕,企業通過出售這些富裕的配合可以獲得收益,充分體現了‘排碳有成本,減碳有收益’理念。”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應對氣候變化處三級調研員李春梅在會上說。
為發揮創新對低碳發展的驅動引領作用,北京市創新開展了低碳試點工作,推動重點領域先行先試,為科學謀劃低碳發展道路積累經驗和樣板。
明登歷介紹,2022年,北京市啟動氣候投融資試點。密云區、通州區成功入選全國首批23個氣候投融資試點。為推動試點落地,北京市生態環境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密云區、通州區構建氣候投融資試點政策體系,建立氣候投融資項目庫,向生態環境部及金融機構推送重點項目,城市副中心組團級“地源熱泵+光伏發電”多能耦合應用等項目獲得金融支持。目前,各項試點措施正在有序推進。
北京市同時先行開展先進低碳技術試點,于2022年評選出12個先進低碳試點優秀項目,這些項目年減碳量可達到29萬噸。
2023年,北京市又進一步全面推進低碳試點工作,開展了先進低碳技術、低碳領跑者、氣候友好型區域三類試點,其中涉及14個先進低碳技術試點優秀項目,涉及余熱回收利用、沼氣發電、可再生能源耦合利用、光伏建筑一體化、二氧化碳監測、
碳足跡管理、低碳建筑材料、廢棄物循環利用等低碳技術應用,初步測算年減排量可達22萬噸;5個低碳領跑者單位,涉及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制造、
電力生產、高校等3個行業領域;以及6個氣候友好型區域,包括3個社區、3個村。
“目前,2023年度低碳試點優秀項目通告已經發布,后續我們將對入選優秀案例開展多種形式的鼓勵、宣傳和推廣,樹立低碳發展樣板。”明登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