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國資央企將更加積極地參與氣候投融資創新實踐

2024-5-14 10:53 來源: 新京報 |作者: 張曉翀

5月13日,來自政府監管部門、多邊金融機構、國內外金融投資機構、學術研究機構,環境和氣候變化組織的代表齊聚“2024第三屆中國氣候投融資國際研討會”,共同探討政策動態、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并交流業界最佳實踐。

與會人士指出,氣候投融資能夠支持企業發展低碳技術和清潔能源,推動產業結構綠色轉型,也有助于企業更好地履行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責任,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的雙重目標,加快推動氣候投融資創新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國有企業是氣候投融資活動的積極參與者,也是推動者和創新者。

國資央企將更加積極地參與氣候投融資創新實踐

國務院國資委社會責任局副局長汪洋指出,廣大國資央企積極探索氣候投融資的新模式、新機制,通過設立綠色基金,參與碳交易市場等方式,創新融資渠道,引導更多資金流向應對氣候變化領域,投資綠色低碳未來產業總體取得了明顯成效。

汪洋認為,我國氣候投融資創新發展進入了新階段,各類企業更加期盼能夠參與氣候投融資項目,利用氣候投融資手段,加快推動綠色低碳升級,助力新質生產力的布局。
下一步國資央企將自覺肩負起職責使命,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更加積極參與氣候投融資創新實踐,優化綠色低碳現代化產業投資布局,積極服務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實現高質量發展。

國務院國資委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原主席趙華林表示,要進一步完善氣候投融資發展的體制機制,包括進一步完善統一的氣候投融資標準體系,并與現有綠色金融政策銜接,避免金融政策的碎片化;進一步規范金融機構、企業以及第三方機構的市場行為,提高市場透明度;進一步加強氣候投融資的信息披露和監管,防止市場操縱和欺詐行為;進一步推動氣候投融資產品的創新和多樣性,特別是碳金融產品的創新和推廣,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

此外,要重視氣候投融資的績效評估工作,要通過方法學的創新和技術手段的提升,開展氣候投融資的績效評價。通過推動評估企業和金融機構氣候變化因素納入風險管理體系業務流程中,建立內部碳定價機制,通過評定、制定,更有效的激勵機制和風險補償機制。

另外,要充分動員民間力量與外資力量。解決氣候資金面臨的巨大缺口,撬動社會資本進入氣候投融資的領域,加強與國際社會的合作與交流,引進國際資金,境外投資者,并解決不同來源資金的風險偏好和合作模式。

立足自身特點,國資央企積極參與氣候投融資實踐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鑫表示,中國節能已形成了節能與清潔供能、生態環保、生命健康三大主業,綠色建筑、綠色新材料、綠色工程服務三大業務,以及綠色低碳規劃咨詢業務的3+3+1的產業格局,探索形成了雙碳方案編制+定制化服務,生態環境修復治理+清潔能源,產業園區綠色低碳發展+全生命周期服務,大數據+環境金融治理,以及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綜合治理等多場景的綜合解決方案。

另外,中國節能在綠色低碳發展中充分發揮自身政策、產業、技術全鏈條的供給優勢,協助發布了多個氣候投融資項目標準,氣候友好型企業和金融機構標準,開展了一系列能力培訓和項目庫建設工作,積極助力金融機構和企業踐行雙碳工作部署,服務和帶動的綠色低碳項目投資超過萬億元。

同時,中國節能還在積極開展碳預算管理機制研究,通過實施碳預算,有序開展碳管理工作,總體上從頂層設計、制度體系、組織架構以及基礎支撐等方面,中國節能正在不斷提升自身對氣候風險的管控能力,積極踐行落實雙碳目標的央企擔當。

中國鹽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耀強表示,在金融單位的支持下,中國鹽業積極培育戰略新興產業服務雙碳目標和能源安全,同時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強節能減排體制機制的能力建設,促進綠色發展。

李耀強介紹稱,中國鹽業創新發展,利用井礦鹽開采后形成鹽穴進行儲能,既可以充分利用地下閑置空間,又能實現多種形式能量的大規模高效存儲。此外,中國鹽業加強技術創新推動傳統鹽化工工藝綠色低碳轉型。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小海指出,展望下一階段的氣候投融資工作,建議提前開展政策語言和工具儲備,加強動態評估和監測預測,研判儲備面向十五五和遠景目標的政策工具,深入研究謀劃碳減排工具等政策效果的量化評估方法,與金融產品掛鉤的碳排放數據庫建設和信息披露標準等,加強預期引導,增強市場信心,鞏固和增強氣候投融資向好的發展態勢。

另外要更好發展政策性金融工具作用,拓展多元融資渠道,促進新氣候金融債券等優質資源向綠色專營金融機構產業鏈、供應鏈鏈主企業和試點地區傾斜,在專項政策引導基金中,增加應對氣候變化科目收入,完善投資容錯機制,更好支持早期創業企業低碳技術轉化,加快建設國家氣候投融資項目庫,打造出一批示范性項目。

此外,還要加強與碳市場機制的協同增效,氣候投融資和碳排放交易機制,同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市場化工具,具有協同增效的潛力空間,建議在全國碳市場擴容過程中深入研究和開發包括碳基金、碳資產、質押貸款、碳保險等碳金融產品和服務,為企業和金融機構進一步降低碳減排成本,推動氣候投融資體系發展奠定基礎。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