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發展改革委、氣象局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重慶市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立足重慶立體氣候資源豐富多樣、氣象災害頻發的特征,聚焦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系統,強化氣候韌性,在科學防災減災的前提下,推動氣候資源服務地區經濟社會綠色發展轉型。
根據《方案》,重慶將圍繞提升氣候變化監測預警和風險管理能力,進一步完善氣候變化觀測網絡,部署氣候變化監測預警和風險管理的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持續深化綜合防災減災工作;圍繞提升自然生態系統適應氣候變化能力,開展氣候變化對林業有害生物的影響研究,開展長江(重慶段)消落帶監測評估和濕地治理,開展重點區域的生態修復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圍繞提升經濟社會系統適應氣候變化能力,推進氣象災害預警預防規范化建設,建立適應氣候變化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加強氣候變化對能源、水利、
交通運輸等重大基礎設施的影響監測和風險預警,開展康養、避暑、冰雪、農業等生態氣候資源精細化區劃;圍繞構建適應氣候變化的區域格局,將適應氣候變化融入城鄉空間布局,推進流域面雨量監測預報、河流水量水質、水文信息、搶險技術支撐力量和應急搶護物資等資源共享,協同推進“成渝雙城經濟圈”水生態建設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