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匯交易制度充分利用了
市場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資源的配置,可能降低了
減排總體上的成本。通過碳匯交易,企業的減排雖然受所得到的
碳信用量的一定約束,但又有購買、出售“排放許可”的彈性空間,較之之前以行政強制減排,此舉賦予企業更多自主權,從而更有利于調動企業減排的積極性。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經營狀況選擇最有利于自身發展的減排策略。碳匯交易制度在其運轉健康的狀態下,能夠促使企業改進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或者改進排污的相關設施。這種健康的狀態應該是指改進技術的成本要低于其購買相應碳信用的成本或者其通過改進技術以減少
碳排放、出售多余的碳信用能使其獲得更多收益。
碳匯交易已經成為一些企業打造綠色企業形象的工具。在歐盟,減排的義務主要加之于發電、紙漿和紙、煉油、
建材和
有色金屬行業,而一些沒有減排義務的企業也開始主動減排并參與到碳匯交易之中。雖然這也許更大程度上是對碳匯交易制度的利用,其主要目的在與提升企業形象、促進企業的盈利,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舉措間接地也在為減排而努力。在歐洲,一些碳匯交易中介機構生意興榮,許多沒有減排義務企業專門聘請碳匯交易代理人為他們消除
碳足跡、綠化企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