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氣候變化影響,印度全國大部分地區遭熱浪襲擊,部分地區特別是中北部、東部地區最高氣溫達50攝氏度,創下歷史新高。熱浪造成的中暑送醫、死亡人數不斷增加,多地陷入嚴重缺水狀態,民眾的健康權、安全飲水權等基本權利得不到充分保障。有分析指出,印度政府在應對氣候變化、履行
減排承諾、保障民眾基本權利方面的短板,將成為新一屆政府面臨的挑戰。
極端天氣病亡數字增多
據路透社報道,近日印度陷入全國范圍高溫,最高溫度達50攝氏度。印度氣象部門在西北部多個地區發出高溫紅色預警,這意味著人們出現中暑和熱射病的可能性非常高,脆弱人群需要“極度關注和護理”。
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報道稱,最近在印度第二大棉花生產地艾哈邁達巴德市,由于熱浪襲擊,病患數量激增,當地醫院已滿負荷運轉。彭博社稱,印度多個邦的致命熱浪對數百萬人的健康構成直接嚴重威脅。
印度國家疾病控制中心數據顯示,自3月以來,全印共報告疑似中暑病例16344例,僅5月22日一天就報告486例,其中中暑死亡32人,另有28人疑因中暑死亡。
然而,有專家認為,實際數字可能要高得多。“去年夏季,濕熱熱浪襲擊印度,實際死亡人數應該是數百甚至上千人,遠高于公布的數字。”來自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氣候科學家弗里德里克·奧托說道。
有批評者指責印度各層級政府沒有采取足夠的措施避免死亡病例。他們認為,高溫死亡病例反映了衛生系統的準備不足。印度北方邦前首席部長阿基萊什·亞達夫認為這是“地方政府的疏忽”所致。
作為南亞次大陸的重要國家,印度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使其成為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域之一。近年來,印度的高溫天氣呈現逐年加劇的趨勢,這與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密不可分。
針對近年來頻繁出現的極端天氣,有媒體認為印度政府應對氣候變化不力,也有專家認為這是
節能減排措施落實不到位所致。
弗里德里克·奧托說:“連日來,亞洲氣溫飆升,人們因此遭受痛苦和死亡。如果人類繼續無限制燃燒化石燃料,氣候將持續變暖,因極端天氣導致的死亡數字將持續增加。”
印度總理莫迪曾在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宣布應對氣候變化的五項雄心勃勃的目標,包括到2030年底印度的非化石燃料發電產能目標將提高至500千兆瓦;可再生能源將滿足其50%的能源需求;從2021年到2030年,將預計的
碳排放總量減少10億噸;到2030年,將
碳強度(即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45%;到207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
德國環境與發展組織“Germanwatch e.V.”專家認為,2024年,印度在溫室氣體排放和能源使用類別中排名靠前,但在氣候
政策和可再生能源類別中排名中等,莫迪在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宣布印度將在2070年而不是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這本身就表明印度缺乏實現節能減排的政治意愿。
政府應對當前危機乏力
持續高溫給印度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全方位的,不僅給民眾帶來較大健康安全風險,還加劇水資源短缺,同時讓印度旅游業苦不堪言。
由于印度陷入熱浪之中,旅游業受到較大影響。WION新聞網報道,很多計劃前往印度北部喜馬偕爾邦、查謨和克什米爾邦、北阿坎德邦避暑的游客,到達目的地后發現這些高海拔地區同樣受熱浪侵襲,感到非常失望。
印度中央水利委員會報告稱,5月29日前一周,印度150個主要水庫的蓄水量下降至僅相當于平時蓄水量的24%,加劇了許多邦的缺水狀況,并嚴重影響了水力發電。
英國《獨立報》報道稱,印度有些地區因為缺水,只能采用運水車送水,且每次都要限時限量供應,就連被稱為“印度硅谷”的班加羅爾也正面臨嚴重的缺水
問題,水量甚至不足以洗澡或沖廁所。
媒體評論稱,從宣誓就職到公布內閣名單,印度目前已進入莫迪3.0時代。民眾對新一屆政府的短期期望之一就是解決極端天氣帶來的一系列危機,長期期望就是采取有效措施兌現減排承諾,繼續削減溫室氣體排放,加速淘汰化石燃料和能源轉型的步伐,與全球多國一道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韓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