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湛江市生態環境局公布了降碳數據,超過七成的控排企業配額出現盈余,相比2020年提高了40個百分點。全市配額總盈余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60.62萬噸,同比增長36.92%,折合當前
市場價賣碳可獲得經濟收益約8000萬元。
湛江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是自2021年度
碳交易首次扭虧為盈以來,湛江在全省
碳市場再次邁上新的臺階,連續六年履約率達到100%。
“十四五”以來,各有關部門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努力走出一條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湛江市生態環境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湛江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部署強化源頭管控、重點領域減排、深入治污、創新示范等四大重點工作任務,并圍繞污染治理、新能源建設、固碳增匯、低碳試點示范等重點方向安排了17個項目全面抓好落實。
為了更好地推進減污降碳重點工程落地增效,生態環境部門深入企業“送
政策、送技術、送服務”,加強宣傳,讓企業最大限度享受環保政策紅利,積極申請中央和省級資金幫扶企業實施減污降碳改造工程,極大提高了企業減排的積極性。
為了減輕企業負擔,生態環境部門主動與重點企業開展多次溝通交流,指導寶鋼成功申請到中央生態環境專項資金4600多萬元,補助企業完成原料場全封閉改造、燒結新增脫硝設施、熱風爐煙氣脫硫、焦爐出焦除塵等超低排放改造項目,噸鋼
碳排放下降了14.4%,寶鋼成為全省第一家涉工業爐窯類A級企業。
中科煉化剛納入廣東碳市場時,生態環境部門主動邀請省專家來到湛江舉辦氣候學堂,手把手教企業讀懂重點行業碳排放報告與核查要點。中科煉化學以致用,通過摻燒生物質燃料和
化工多元醇,使全廠供電能耗降低至288克標煤/千瓦時,動力煤消耗量減少了16.14萬噸/年,中科煉化還聯合園區下游企業捕集二氧化碳約10萬噸/年,創造經濟效益192萬元。
湛江市發改局加快了發展清潔能源和大型儲能設施的步伐。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集中式光伏項目并網總規模達250.1萬千瓦,集中式陸上風電并網規模約148.6萬千瓦,在全省排名第一。
生態環境部門當好輻射環評服務員,提前介入、跟蹤指導雷州英利集中式共享儲能電站及時通過審批,使該項目在今年順利建成投產,英利儲能電站成為粵西首個“超級充電寶”,有力保障工業園區使用綠電,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約23.7萬噸。
工信部門積極聯合生態環境部門推動重點用能工業企業開展清潔生產改造,同時對
水泥、
造紙、
鋼鐵、
石化等重點行業開展能效對標,推進重點企業實施
節能技改工程。全市累計推動9家省級以上園區完成循環化改造,培育建成1家綠色園區、4家綠色工廠、1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
2021年以來,湛江在全省率先完成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推動87臺燃氣鍋爐完成低氮改造,114家涉VOCs企業完成分級管控,湛江港石化碼頭、東方船務、海晟船務等企業完成油氣回收系統建設。全市累計減排氮氧化物3550.81噸、揮發性有機物757.07噸,超額完成省下達的年度減排任務。
此外,湛江市大力推動渤海農業、國投生物能源“煤改氣”,吉城
電力“煤改生物質”,中科煉化、晨鳴、冠豪等重點企業燃煤摻燒生物質,豐誠水泥燃煤摻燒固廢,全面淘汰建成區內的燃煤鍋爐,累計減排二氧化碳約200萬噸/年。
近四年,湛江市重點行業單位產值碳排放總體呈下降趨勢,其中造紙行業累計下降30%以上,電力、水泥和石化行業累計下降率均超過20%,鋼鐵行業累計下降率超過5%。
下一步,湛江計劃重點加強控排企業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工作,開展現場抽查和幫扶指導,組織對基層管理人員和控排企業進行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能力提升培訓,科學引導重點排放單位主動采取低碳技術改造、生產流程優化等減排措施,使下一輪碳市場履約周期產生更多的盈余、更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