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福建出臺碳中和林標準:為“賣空氣”定規矩,推動林業碳匯市場規范化發展

2024-8-29 14:07 來源: 福建日報 |作者: 張輝

??控排企業通過福建市場,購買福建林業碳匯(FFCER)用于抵銷自身碳排放;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組委會,通過新建碳中和林實現會議碳中和;順昌縣法院在審理濫伐林木案時,引導被告人購買當地開發的“一元碳匯”,賠償林業碳匯損失……

??近年來,營建碳中和林,開發林業碳匯,開展碳匯交易,漸成流行。坊間生動地稱之為“賣空氣”。

??那么,什么樣的林子算碳中和林,什么樣的“空氣”才能換來真金白銀?近日,福建省林業局發布《福建碳中和林認定及其碳匯計量監測方法(試行)》(以下簡稱《方法》),為“賣碳翁”們提供了全省統一的標準。

??并非林子都叫碳中和林

??今年8月15日是第二個全國生態日,全省首單福建碳中和林項目碳匯交易在武平縣簽約。武平縣天源國有林場有限公司與武平永鴻復合材料有限公司簽署碳匯購銷協議,共交易林業碳匯量500噸。此次交易的碳匯項目,便是基于《方法》開發的標準化產品。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的碳庫。森林植被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并固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這個過程叫作“碳匯”。作為全國最“綠”省份,福建森林植被碳儲量超4億噸。

??但不是所有的林子都是碳中和林。一般來說,碳中和林必須依據特定的項目方法學開發,其產生的碳匯量經專門機構核算后,才能入市交易。最初,福建的碳中和林服務的是場內交易。

??2016年,福建碳市場開市,將福建林業碳匯(FFCER)作為三大標的物之一。其運行的基本邏輯是:主管部門每年為控排企業分配一定的碳排放配額。如果年度實際碳排放量超過了配額量,控排企業就需要購買其他企業多余的配額,或者福建林業碳匯(FFCER)等碳信用產品,來抵銷多出來的碳排量。全國碳市場同樣開展類似的林業碳匯項目交易。

??林業碳匯交易,催生了一批為“賣空氣”而生的碳中和林。不過,場內交易存在局限性。一方面,當前碳配額分配較為寬松,林業碳匯需求有限、流動性不強、價格較低;另一方面,相關方法學對地塊、林種、樹齡、開發主體等有嚴格限制,導致不少林子難以開發成碳中和林。

??因此,福建各地將目光投向了場外市場,因地制宜開發更加靈活的項目方法學,打造本土林業碳匯項目,開展場外交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數順昌縣的“一元碳匯”和三明市的林業碳票。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只要是當地權屬清晰的林地、林木,都可以開發林業碳匯項目,在計量方法上也更加靈活。

??場外交易,激活了林業碳匯市場,但新問題接踵而至。

??“各地林業碳匯產品林林總總,計量監測標準不統一,交易大多局限于本地,不利于市場拓展。”福建省林業局造林處三級調研員楊子清說,有必要構建全省統一的林業碳匯標準。

??在這樣的背景下,福建省林業局組織制定《方法》。《方法》在現有林業碳匯項目方法學基礎上,吸收了“一元碳匯”、林業碳票等基層經驗,旨在規范福建碳中和林項目的碳匯計量與監測等工作,確保項目產生的碳匯量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

??回答碳中和林關鍵問題

??今年6月,《方法》在武平縣、漳平市、福建省上杭白砂國有林場三地試點驗證后,通過專家評審,并于近日發布。《方法》回答了“什么是碳中和林”“怎么建碳中和林”“‘空氣’如何量化”等關鍵問題。

??根據《方法》,碳中和林指的是以服務碳中和為目標,所營建、新造、保護和恢復的林分,其在一定時期內通過人為管理產生的碳匯量,用于抵銷企業和個人碳排放、黨政機關為主實施的大型活動和公務會議等產生的碳排放。

??“人為管理”是其中的關鍵。它意味著,并不是一片林子吸收了二氧化碳,就可以計入碳匯量用于交易。只有采取與一般做法不同的管理措施,額外增加的碳匯量,才能上市交易。這就是所謂的“額外性”。

??以造林項目為例,《方法》對樹種選擇、樹種配置、苗木栽植、林地整理、肥料管理等,均提出了要求。比如,要采取生長速率快、含碳率高的樹種;營造混交林,注重速生互生共生樹種配置;使用實生苗,優先選擇良種壯苗,若使用袋裝苗,應去袋,舒根呈輻射狀后栽植;采用不煉山耙帶造林,禁止陡坡全鋤全墾整地,保護林地原有的幼苗幼樹。

??只有采取了這些管理措施,一片新造的林子才具備額外性,可視為碳中和林。不過,也有一些林子可免于額外性論證,包括屬于生態公益林的碳匯項目,屬于成過熟商品林的碳匯項目,以及在福建省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縣(市、區)開展的碳匯項目。它們本身就具有公益屬性,以保護和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維持生態平衡等為主要目的,除了碳匯收益難以獲得其他經濟收入。

??碳中和林建好后,究竟貢獻了多少碳匯量呢?《方法》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構建了一套嚴謹又具有可操作性的項目碳匯量核算方法,并明確了具體的監測程序。由此測算出來的碳匯量,經林業主管部門備案后,便成了可交易的標準化產品。

??按照計劃,未來福建將依托海峽資源環境交易中心,構建全省統一的林業碳匯交易平臺,改變目前基層各自為政的局面。

??什么樣的林子更固碳

??“空氣”能賣錢,那該如何固定更多“空氣”呢?這就涉及森林高固碳技術。

??“現階段,全省林業工作已由以生產木材為主向生態建設為主轉變,森林生態系統持續向好,但森林生態系統的碳匯能力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楊子清說,探索高固碳營造林技術措施和價值實現路徑,能進一步激發經營主體科學營造林的內驅動力,進而推動森林質量持續提升。

??為此,2022年,福建省林業局在全省20個縣(市、區)和國有林場開展林業碳中和試點,探索以增加碳匯為目的的高固碳營造林模式。

??一般來說,樹木有特定的生命周期,到了一定階段,其生長速率與固碳能力便開始放緩。不過,我省森林并未進入“老齡化”,在福建省上杭白砂國有林場,老樹仍在高速生長。

??這片位于九崗管護站的杉木林,于1986年造林,經過4次撫育間伐,現存面積4300畝,是目前全國面積最大的集中連片杉木大徑材人工林。為了增強老樹的固碳能力,林場推廣森林可持續經營模式,采取“開通一條路,砍掉干擾樹,調整郁閉度,留下目的樹,套種珍稀樹,封山加管護”的做法。

??最新測算數據顯示,這片近40年的林子,蓄積量仍在高速增長,年均蓄積增長量為1.5立方米/畝。按照林木每生長1立方米,平均吸收1.83噸二氧化碳估算,該示范林每畝年均增加碳匯2.74噸,是一般林分的3倍。

??同樣作為試點單位的福建省順昌縣國有林場,則通過種植杉木、木荷、楓香和閩楠等高固碳樹種,采取主伐改擇伐不煉山耙帶造林、單層林改復層異齡林、單一針葉林改針闊混交林等手段,精準提升森林質量,形成多樹種、多層次、多功能、高價值的異齡針闊混交林。

??兩年間,20個試點共建成碳中和林102.6萬畝,其中高固碳示范片面積4.7萬畝。試點項目在監測期內實際產生總碳匯量132.1萬噸。下一步,福建將總結提煉各地探索的高固碳技術,形成系統集成的技術體系,面向全省推廣。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