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下,黃河岸邊,銀川市靈武電廠兩座灰白的間冷塔在陽光下顯得高大耀眼。該電廠在金融貸款的支持下,積極探索清潔低碳轉型的方式。
三閩大地,林深水美,獨特的濕地環境讓晉江成為眾多野生動植物的“家園”。當地林業局在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保險的助力下,為意外等災后及時減損、濕地生態修復提供金融支持……
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綠色低碳轉型成為各行各業發展的重要方向。為支持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綠色金融不斷發力,在助力國家和地區綠色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何進一步以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美麗中國建設?在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生態環境部、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的《關于發揮綠色金融作用 服務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加大重點領域支持力度、提升綠色金融專業服務能力、豐富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強化實施保障四個方面,成為重點發力的方向。
中國人民銀行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需要統籌推進能源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等多個方面,涉及行業多、投資周期長、融資需求大,發展綠色金融是服務美麗中國建設的客觀需要,也是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因此《意見》旨在推動健全金融支持美麗中國建設的
政策體系。
據記者了解,早在“雙碳”目標提出之前,我國對綠色金融工作就已經高度重視。2016年,中國擔任二十國集團(G20)主席國,首次將綠色金融引入G20議程。此后,在我國積極倡導和推動下,綠色金融連續納入G20峰會重要議題,為加速綠色金融國際主流化進程和全球綠色金融治理作出卓越貢獻。
當前,我國基本確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綠色金融發展政策思路,在引導綠色投資、促進產業綠色轉型、優化能源結構、支持污染防治、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金融助力綠色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如何持續完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易綱在10月13日表示,面對各行業、各領域低碳轉型的新趨勢、新變化,既要做好“增量”,加快轉型金融標準體系建設,制定出臺統一的金融機構和金融業務碳核算標準,為滿足高碳行業低碳轉型的合理融資需求提供依據。還要注重優化“存量”,著力提高綠色分類標準的全面性和統一性,為更多綠色金融資產的價值評估提供更加嚴謹科學的標準依據。
中信建投證券政策研究組首席分析師胡玉瑋認為,綠色金融發展的政策思路,通過一系列拆解量化指標來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銀行、保險、基金和信托等金融機構應根據自身特點,采取相應措施扎實推進綠色金融發展,如優化內部管理制度、完善信貸審批流程、提高綠色項目評估
認證能力、加強綠色金融相關風險管理、建立綠色金融考核評價體系、豐富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建立氣候變化相關風險評估預測模型、支持重點行業和領域綠色轉型、加強環境風險評估等。
這其中,多元化的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是滿足
市場參與主體多樣化需求、豐富和優化綠色金融市場供給結構的重要基礎。為此,《意見》中提到了支持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重點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生態保護修復四大重點支持領域。中國人民銀行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上述領域資金需求量巨大,通過強化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環保和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基礎設施改造和工藝流程優化等,能夠獲得較好的市場收益,相關項目具備一定的商業可持續性,滿足按照市場化原則給予金融支持的條件。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提高綠色金融服務質量,還需要通過細化標準要求、開展專項培訓等,指導金融機構在支持美麗中國建設重點領域的同時,重點關注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的真實環境效益,強化環境信息披露,確保資金投向符合綠色低碳發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