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綠色發展
論壇:解鎖城市發展新引擎,綠色金融為城市發展注入新動力。
在北京這座古老與現代交融的城市心臟地帶,一場關于綠色與發展的深度對話正悄然展開。近日,由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管委會與通州區委區政府共同主辦,由華夏銀行承辦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綠色發展論壇之“綠色金融,為城市發展注入新動力”平行論壇成功召開,為城市副中心乃至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注入了強勁的綠色動力。這不僅是一場思想的盛宴,更是未來城市發展路徑的一次深刻探索與實踐。
綠色金融:新時代的必然選擇
隨著全球對環境氣候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日益加深,綠色金融作為推動社會經濟綠色低碳轉型升級的關鍵力量,正逐步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引擎。北京城市副中心,作為首都發展的新高地,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前瞻性的規劃理念,成為了城市綠色發展實踐的先行者。本次論壇的召開,正是對“綠色北京”戰略的積極響應,標志著副中心在推動綠色金融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
論壇亮點:創新與合作并驅
本次論壇匯聚了政府領導、金融界人士、綠色領域專家及企業代表等各方智慧,圍繞綠色金融的最新
政策分析、轉型金融體系建設、多邊國際金融機構實踐、商業銀行綠色金融創新、綠色債券和轉型債券實踐、中國碳
市場建設以及金融機構可持續風險管理等議題展開了深入交流與探討。
本次論壇亮點紛呈。專家權威,匯集監管機構、商業銀行、債券市場、
碳市場的高級管理人員以及綠色金融領域頂尖學者、國際綠色金融專家;視野廣泛,從國際、國內兩個視角分析綠色金融發展;信息詳實,從監管、銀行、債券、碳市場多層次剖析綠色金融市場;匯聚熱點,就最新監管政策、轉型金融、碳市場、可持續風險等綠色金融熱點進行研討。
華夏銀行:深耕綠色金融,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華夏銀行作為綠色金融平行論壇的主辦方,其綠色金融自2017年以來一直是該行戰略重點和經營特色。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包含綠色金融的五篇大文章后,華夏銀行認真落實相關要求,深化綠色金融戰略,制定綠色金融行動方案,增強對綠色低碳轉型領域服務能力,完善環境、社會和治理風險管理體系,加快綠色金融數字化建設,更加系統地打造綠色金融特色,扎實推進綠色金融業務高質量發展。
作為最早探索布局綠色金融的商業銀行之一,華夏銀行基本建立了風險可控、經濟可行、社會責任可言的綠色金融發展機制。近一年來,華夏銀行在綠色金融體制機制建設、金融服務、國際合作、生物多樣性保護、氣候風險和ESG風險管理方面不斷完善創新。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成立以董事長為組長的碳達峰行動小組,制定華夏銀行碳達峰行動方案,編制碳達峰路線圖。建立了涵蓋綠色貸款、綠色票據、綠色投資、綠色租賃、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承銷、綠色理財、綠色基金、
碳金融等集團化、綜合化的綠色金融產品服務體系;近一年來,創新服務了諸多典型重點項目:運用世界銀行轉貸款為世界首個單機裝機容量最大、儲能效率最高的壓縮空氣儲能電站提供融資;成功設計并實施
化工企業轉型金融貸款;投資全國首單“綠色科技低碳轉型掛鉤”債券;著力布局海上風電工程裝備租賃領域等等。在國際合作領域,華夏銀行與亞洲開發銀行圍繞產業園區綠色低碳發展創立新的合作項目,建立了一套涉及產業園區綠色低碳領域的
碳足跡核算模型。在金融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制定了《金融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指導意見》,制定工作目標,明確統計標準,明晰重點領域,強化風險管理工具。在ESG風險管理方面,開發了針對不同行業不同企業規模的授信業務ESG評估模型;不斷提升ESG風險管理信息化水平,實現環境社會風險自動化識別、分類、預警和監測;開展氣候風險壓力測試,提升環境氣候風險應對能力。
華夏銀行綠色金融業務規模持續增長,截至2024年9月,華夏銀行綠色金融余額超過4000億元,綠色貸款余額2996億元,綠色租賃余額737億元,信貸結構綠色化程度不斷提升。“綠筑美麗華夏”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競爭優勢逐漸形成,特色化、差異化、專業化的綠色金融服務獲得市場認可。
結語
擔當使命寫春秋,踐行責任譜新篇。作為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華夏銀行將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決策部署,加快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服務美麗中國建設。作為“北京的銀行”,華夏銀行將進一步助力城市副中心綠色發展,將金融資源傾斜支持副中心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服務城市副中心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全面建成和諧、宜居、美麗的綠色發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