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金融機構轉型規劃:意義、難點與可參考實踐

2024-11-5 13:22 來源: 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

本文旨在梳理當前金融機構轉型規劃難點以及針對這些問題的實踐,以期為我國金融機構制定低碳轉型規劃提供參考。

一、金融機構轉型規劃的內涵和意義

綜合全球可持續金融發展趨勢,本文認為金融機構轉型規劃指的是金融機構響應《巴黎協定》及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立足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碳達峰碳中和規劃時間表和路線圖,要求提出自身運營碳中和與投融資碳中和目標,并在短期、中期和長期內調整業務模式,制定以科學的目標和有效可行的行動計劃為基礎的實施策略,通過自身運營碳減排及提供與應對氣候變化目標相一致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引導、服務經濟活動低碳發展的一系列計劃。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金融機構作為經濟體系中的資金樞紐,其低碳轉型不僅是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積極響應,也是提升自身競爭力和風險管理能力的關鍵舉措。首先,金融機構通過制定并實施低碳轉型規劃,能夠提前布局以滿足全球監管趨勢的要求,把握綠色低碳轉型帶來的市場機遇,獲得差異化競爭優勢。其次,金融機構通過制定清晰可量化的轉型規劃,能夠有目的地推動高碳企業的低碳轉型,加大對低碳轉型的支持力度。這不僅有助于金融機構自身降低碳排放,還能帶動其客戶及整個產業鏈的綠色低碳發展。再者,轉型規劃能夠幫助金融機構厘清自身運營層面和投融資層面的碳排放情況,從而對相應行業進行轉型金融產品設計和能力建設,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最后,轉型規劃能夠推動金融機構提前識別轉型風險,通過不斷降低資產碳排放來減少轉型風險,保障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

二、金融機構轉型規劃的現狀和主要難點

1、全球金融機構轉型規劃現狀

低碳轉型已成為全球金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趨勢。國際上,金融機構低碳轉型相關國際倡議和原則不斷設立,如凈零資產所有者聯盟(NZAOA)、格拉斯哥凈零金融聯盟(GFANZ)、氣候變化機構投資者小組(IIGCC)、投資組合脫碳聯盟(PDC)、轉型路徑倡議(TPI)等,動員和協調全球金融機構的資源和力量,推動金融行業向凈零排放過渡。國際大型銀行為代表的銀行機構,如匯豐銀行、渣打銀行、花旗銀行等,均開展了低碳轉型的規劃和實踐。

在中國,金融機構也在積極進行凈零探索,國家層面也在自上而下推動金融機構低碳轉型。越來越多的銀行將綠色低碳發展的要求納入自身戰略和治理,并在業務層面上加快推進,部分銀行開展了以“碳中和”為目標的低碳轉型探索,但并未開展全面系統的低碳轉型,如興業銀行提出碳中和目標和路徑,包括到2025年實現自身碳排放相比2020年下降20%,2030年前實現自身運營活動的碳中和(包括范圍一和范圍二的碳排放)及2035年前實現全行上下游活動的碳中和(包含范圍三的碳排放)。在中國人民銀行指導下,中國部分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已逐步探索轉型規劃相關工作。

2、金融機構轉型規劃難點

通過調研和研究發現,當前金融機構轉型規劃主要面臨三個難點:一是如何進行機構碳核算,二是如何確定重點行業轉型路徑,三是如何制定科學的轉型規劃。

1)金融機構碳核算

金融機構碳核算是低碳轉型的基礎,但當前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金融機構的碳排放來源復雜,包括自身運營排放和投融資活動引發的間接排放,這使得碳核算難度加大。金融機構投融資碳核算涉及投融資組合中諸多資產類別,能夠體現利益相關方生產活動的影響,是金融機構碳核算的重點也是難點。另一方面,缺乏統一、權威的碳核算標準和方法,導致不同金融機構之間的碳核算結果存在差異,難以進行橫向比較和評估。此外,部分金融機構在碳核算過程中缺乏專業的技術支持和人員培訓,導致核算工作難以深入推進。

2)重點行業轉型路徑

金融機構在推動客戶和行業低碳轉型時,需要深入了解不同行業的低碳轉型路徑和技術可行性。然而,不同行業的低碳轉型路徑存在差異,且受到政策、市場、技術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使得金融機構在制定轉型規劃時難以準確把握行業轉型趨勢和節奏。

3)制定科學的轉型規劃

總體來說,金融機構轉型規劃應堅持目標導向、全面轉型、可靠轉型、動態轉型四大原則。轉型規劃需要以《巴黎協定》提出的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目標和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碳達峰碳中和規劃時間表和路線圖要求為戰略定力,對運營層面和投融資層面進行全面系統轉型,提出切實可行的轉型計劃和策略,明確支持轉型目標實現的舉措和保障措施。此外,金融機構轉型規劃還需要充分結合政策、市場和技術的現實情況,緊跟實體經濟低碳轉型的路徑和策略變化而進行動態調整。由于金融機構對轉型規劃的理解和經驗有限,部分機構在制定規劃時缺乏科學性、可持續性。

三、針對難點問題的實踐與可供參考內容

1、金融機構碳核算實踐與案例

1)中國金融機構碳核算標準

在對標與借鑒國際先進做法、立足本土實踐的基礎上,中國人民銀行開發碳核算相關標準,推動試點地區率先開展碳核算地方實踐,結合自身特色探索金融機構碳核算方法。2020年初,中國人民銀行在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率先推行《銀行業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操作手冊(試行)》,推動試點區域的銀行在統一框架下開展特色化披露實踐。2021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為金融機構在環境信息披露過程中提供原則性指引。同年,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金融機構碳核算技術指南(試行)》為金融機構在投融資業務中的碳排放及減排測算提供了技術依據。

地方層面,部分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通過出臺碳核算專項政策,在綠色金融、轉型金融政策中明確碳核算標準。2022年11月,湖州市發布地方標準《銀行信貸碳排放核算通則》,為金融機構銀行信貸碳排放核算提供標準化流程和方法。2024年3月,上海市發布《浦東新區金融機構碳排放核算與信息披露指引(草案)》,為金融機構開展碳核算工作和披露提供了技術指南和披露報告參考模板。

國際層面,針對金融機構的碳排放核算,碳核算金融聯盟(Partnership for Carbon Accounting Financials,PCAF)制定了《金融業溫室氣體核算與報告指南》,為金融機構提供詳細的方法論來核算和披露與六類資產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

2)金融機構碳核算實踐

在政策引導鼓勵之下,以上市銀行以及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內的金融機構為代表,中國金融機構積極開展碳核算工作。一些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也在建立或提升碳核算能力,在部分分支機構開展碳核算披露實踐。例如,中國工商銀行、交通銀行、華夏銀行、湖州銀行在采用國家或國際核算標準的基礎上,均已開展運營層面的碳排放核算,部分銀行開始了投融資層面碳排放核算的探索;平安銀行湖州分行2023年核算了分行口徑下運營層面范圍一和范圍二碳排放量;中國銀行湖州市分行2023年將安吉昌碩支行打造成“零碳網點”,核算了網點截至2023年末自身運營碳排放量(含范圍一、范圍二、范圍三)。

國際上,PCAF成員銀行業金融機構碳核算實踐經驗較豐富,普遍已經開展投融資碳核算工作。例如,荷蘭銀行、桑坦德銀行、花旗銀行和美國銀行已核算運營層面覆蓋的全部類別的排放量,并根據自身發展情況進行運營層面碳排放量的管理。在核算方法方面,四家商業銀行普遍采用《溫室氣體核算體系》(GHG Protocol);在范圍三碳核算方面,四家銀行均已開展境內營業機構的范圍三排放,除員工通勤排放核算外,也涉及其他類別的排放。

表1 國內外部分銀行碳核算實踐


2、重點行業轉型路徑

理清重點行業減排路徑對于轉型規劃的制定非常關鍵,當前,針對重點行業低碳轉型技術路徑難題有三個解決方案。一是可參考國際能源署、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及央行與監管機構綠色金融網絡等組織或機構設置的相關情景分析,從全球氣候變化整體視角,明確行業低碳轉型的整體路徑;二是立足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及相關行業路徑和轉型金融標準,理解和把握關鍵行業低碳轉型路徑;三是學習借鑒重點行業當中的代表性企業,如寶武、中石化、吉利汽車等提出的轉型路徑。

1)國際組織凈零路徑

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共識,各個國家和地區相繼宣布凈零計劃,以國際能源署(IEA)、央行與監管機構綠色金融網絡(NGFS)、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為代表的國際組織紛紛提出了針對重點行業的全球或地區的凈零路徑研究。

表2 國內外部分銀行碳核算實踐



2)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及相關行業路徑

我國已構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對碳達峰碳中和實施路徑進行了系統謀劃和部署,對工業、有色金屬、建材等重點行業出臺了低碳轉型方案。金融機構可在此基礎上,結合本機構所服務市場產業情況,理解、制定重點服務行業的低碳轉型路徑。

表3 工業、有色金屬、建材等重點行業低碳轉型路徑


當前,中國人民銀行已初步確立轉型金融的基本原則,牽頭起草的煤電、鋼鐵、建材、農業四個行業的轉型金融標準已經多次論證,正在抓緊推動發布,同時啟動了水上運輸等7個行業轉型金融標準的研制工作。湖州、重慶、上海、天津、廣東、河北等地也結合產業特色制定了不同行業的轉型金融標準,部分已落地使用。

表4 部分地區轉型金融目錄


3)重點行業代表性企業提出的行業低碳轉型路徑

寶武、中石化、吉利汽車、蒙牛等大型企業響應國家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決策部署,基于自身的行業特點、發展現狀及未來戰略規劃提出低碳轉型計劃、明確轉型路徑。

表5 大型企業低碳轉型路徑


3、轉型規劃的實踐策略和舉措

為制定科學的轉型規劃,金融機構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國際主要組織建立的相關倡議為金融機構轉型規劃編制提供了路徑框架,匯豐銀行、渣打銀行、花旗銀行等金融機構已經制定了轉型規劃,這些實踐為金融機構制定轉型規劃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參考。同時,金融機構還需要加強內部溝通和協作,明確各部門在轉型規劃中的職責和任務,確保規劃的順利實施。

1)GFANZ發布的《金融機構凈零轉型計劃框架》

2022年11月,GFANZ發布《金融機構凈零轉型計劃框架》(Financial Institution Net-zero Transition Plans, NZTP),為金融機構支持氣候解決方案、企業低碳轉型、高碳資產有序退出等領域提供一系列指導,覆蓋5個主題和10個核心要素。GFANZ于2021年4月21日成立,旨在動員和協調全球金融機構的資源和力量,來推動金融業向凈零轉型,并促進實體企業低碳、可持續發展。NZTP確定了支持實體經濟溫室氣體減排的四種方法,一是支持開發和擴展氣候解決方案的實體和活動;二是為已經與1.5度路徑保持一致的實體提供融資或支持;三是為致力于1.5度路徑的實體提供融資或支持;四是加速高碳實體資產的退出和淘汰。

表6 GFANZ《金融機構凈零轉型計劃框架》


2)金融機構實踐

部分領先的國際銀行機構,如匯豐銀行、渣打銀行、花旗銀行、摩根大通、法國巴黎銀行、德意志銀行等從凈零排放目標、轉型金融框架及計劃、轉型金融產品與服務、包括轉型金融在內的可持續金融管理體系建設等方面,制定了轉型計劃和戰略并開展相關實踐。

①制定規劃明確轉型路線圖

各銀行均提出了到2050年實現融資活動凈零碳排放的氣候戰略目標,并圍繞氣候目標設立了一系列低碳轉型計劃。

表7 代表性銀行低碳轉型目標和計劃


②轉型金融產品與服務

目前,國際主流的轉型金融產品包括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Sustainability-Linked Loan,SLL)、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Sustainability-Linked Bond,SLB)、轉型債券等產品,各銀行在轉型金融產品及服務創新上已有一定實踐。

表8 代表性銀行轉型金融產品和服務


③可持續公司治理體系建設

各銀行不斷推進包括轉型金融在內的可持續公司治理體系建設,從治理結構、業務流程等方面做好可持續發展的規劃。

表9 代表性銀行可持續公司治理體系建設



④強化轉型風險管理

各銀行通過開展氣候風險預警管理平臺建設、加強氣候變化對投融資風險的研究分析等措施,建立轉型金融風險管理框架。

表10 代表性銀行轉型金融風險管理措施



參考文獻

1. 張芳.銀行低碳轉型的國際實踐及中國路徑研究[J].銀行管理,2024.05

2. 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 深圳市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引 [Z/OL]. [22-09-30]. http://jr.sz.gov.cn/sjrb/xxgk/zcfg/dfjrzc/jrfzzc/content/post_10150564.html

3. 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 銀行信貸碳排放核算通則 [Z/OL]. [22-11-25]. https://std.samr.gov.cn/db/search/stdDBDetailed?id=EE7F3BA9ABD02FD0E05397BE0A0AB92E

4. 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關于公開征求《金融機構碳中和實施指南》等6項地方標準意見的通告 [Z/OL]. [24-06-21]. https://amr.sz.gov.cn/hdjlpt/yjzj/answer/37104]

5. 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州分行. 2023年度環境信息披露報告 [R/OL]. [24-05-30].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NjI5NzkwMw==&mid=2456948369&idx=2&sn=37a49fb9e9febf36ddce56eafa24caad&chksm=8c892ed1bbfea7c7e02afca98ddac9c7392fbaf83e02eddc68be8b7fc1bcf4d638d21dfbc802&scene=27

6. 中國銀行湖州市分行. 2023年度環境信息披露報告 [R/OL]. [24-04-18].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27074444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