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生態環境部發布第一批城市和產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名單。湖北省襄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襄陽高新區)成功入選,成為全省首個國家級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
“這標志著襄陽在綠色低碳轉型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襄陽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蔡金海對試點工作信心十足。他介紹說,試點園區工作自2024年1月開始,試點周期為3年。襄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產業結構特點突出、減污降碳基礎扎實、
政策要素保障有力,有利于開展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工作,形成減污降碳協同創新管理“襄陽樣本”。
汽車主導 全鏈協同
襄陽高新區以汽車產業為龍頭,集聚了400余家規模以上汽車及零部件企業,2022年汽車產業產值達1309億元。
全區企業碳污排放與汽車產業密切相關,汽車相關行業、電池行業和其他行業溫室氣體排放占比最高。各類污染物中,二氧化硫、顆粒物、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和一般工業固廢的排放量/處置量占比最大的行業為汽車相關行業。
經過充分調研討論,今年7月,《襄陽高新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印發實施。
《方案》立足襄陽高新區擁有完整汽車產業鏈的特點和優勢,聚焦汽車行業開展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實踐,促進高新區產業發展綠色轉型升級,“以點擴面”“以小見大”,加快形成效果好、可復制推廣的“襄陽高新區汽車類園區減污降碳協同經驗”。
《方案》明確,3年內,襄陽高新區將通過汽車主導、全鏈協同、以“汽”帶園,重點實施綠色轉型、碳污協同、路徑
減排、技術驅動、機制創新等五大任務舉措,充分開展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實踐,以環境高質量保護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好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之路。
打造標桿 多點開花
全廠排氣筒由原來的59個合并為17個,安裝配套光伏板兩萬余塊,回收的熱量用于加熱員工澡堂的水……今年2月,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鑄造工廠(以下簡稱東風鑄造工廠)搬遷升級后,通過源頭工藝智能升級、工藝結構調整、防污染措施升級,輔以光伏、余熱回收以及綠色照明等綠色
節能措施,搭配智慧管控中心的精準控制和調配,實現了協同減污降碳效果。
東風鑄造工廠是襄陽高新區汽車產業鏈鑄造環節中的一家重要企業,其定位是打造“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新一代綠色鑄造智能工廠。
數據顯示,這家企業自動化率達68%,生產效率提升25%,廢氣排放達到A級企業排放標準,水循環利用率≥90%,固廢綜合利用率≥95%。每年,企業升級后將減少能耗折標煤519.47噸,減排二氧化碳7578噸。鑄件產品耗能量為273.79千克標準煤/噸,較此前下降15%,達到鑄造企業國際清潔生產先進水平。
如今,東風鑄造工廠已成為襄陽高新區汽車產業鏈減污降碳典型企業,為汽車產業鏈鑄造企業減污降碳提供了新的路徑和參考。
東風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通過水性漆源頭替代油性漆,輔以光伏、高效機房等一系列環保措施,成功創建為A級環保績效企業,成為襄陽市大氣污染物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重點企業中的環保先鋒、區域汽車產業鏈減污降碳的典范企業,實現了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協同減排。
襄陽高新區強化標桿企業示范作用,鼓勵企業爭做綠色發展責任意識強、減污降碳技術應用先進、能源管理水平領先的“領跑者”,帶動園區企業綠色發展水平整體提升。
創新機制 逐“綠”前行
國家清潔生產審核創新試點、國家級“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隨著各項重要工作的深入推進,襄陽高新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試點實施以來,襄陽高新區以汽車產業綠色轉型升級為契機,聚焦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依托綠色低碳工業體系協同、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減排、小清河流域綜合治理、生態修復區域協同等創新方向,通過比亞迪襄陽產業園、駱駝低碳產業園、東風輕商綠色工廠、東風納米新能源乘用車等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項目開展減污降碳創新試點,以試點促提升、以協同促增效、以創新謀發展。
3年試點后,襄陽高新區將建立產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評價指標體系并組織開展年度評價,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高減污降碳協同度。相較2020年,其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
碳排放下降40%,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5%。
到2026年,襄陽高新區將形成一套相對完善的減污降碳協同創新管理機制、模式路徑和政策舉措,提煉總結形成試點經驗,促進產業發展綠色轉型升級,形成全國、全省可復制可推廣的“襄陽高新區汽車類園區減污降碳協同經驗”。襄陽高新區還將新增通過清潔生產審核評估工業企業10家,新增省級以上綠色工廠6家;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80%以上;至少創建6家省級環保績效B級以上企業、10個減污降碳標桿企業或標桿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