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能源大省,于2019年5月獲批全國首個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被賦予“通過綜合改革試點,爭當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的使命,在發展綠色金融、推動能源轉型方面先行先試,為加快社會經濟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推動高質量發展樹立典范。
新華財經
北京1月15日電(分析師王欣蕾)山西是能源大省,在發展綠色金融、推動能源轉型方面先行先試。人民銀行山西省分行多措并舉,通過綜合運用貨幣
政策工具、持續探索
碳金融發展模式、引導金融機構做好產品服務創新等方式,推動山西省加快實現低碳轉型。
一、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推動山西省加快實現低碳轉型
山西是能源大省,于2019年5月獲批全國首個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被賦予“通過綜合改革試點,爭當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的使命,為加快社會經濟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推動高質量發展樹立典范。
2024年5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印發《關于銀行業保險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提出,綠色金融要乘勢而上、先立后破,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引導金融機構積極支持重點行業和領域
節能、減污、降碳、增綠、防災,促進清潔低碳能源體系建設和綠色技術推廣應用。
在工作中,人民銀行山西省分行多措并舉,通過綜合運用貨幣政策工具、持續探索碳金融發展模式、引導金融機構做好產品服務創新等方式,推動山西省加快實現低碳轉型。
二、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信貸資金支持綠色低碳轉型
山西省用好碳
減排支持工具,引導省內金融機構為碳密集行業的低碳轉型企業提供優惠利率貸款,支持具有顯著
碳減排效應的項目,為企業減負,為發展添綠。
碳減排支持工具?是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創設的一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以穩步有序、精準直達方式引導資金支持碳減排項目,按季操作,屬于階段性工具。碳減排支持工具采取“先貸后借”的方式,金融機構在自主決策、自擔風險的前提下,先向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三個碳減排重點領域企業的提供碳減排貸款,再向人民銀行申請資金支持,人民銀行按貸款本金的60%給予低成本資金支持。截至2024年9月末,山西省金融機構累計發放碳減排領域貸款377.7億元,支持項目372個,加權平均利率3.22%,重點投向風電、光伏、生物質能源、抽水蓄能項目建設和運營。
山西省推廣“綠票通”票據再貼現業務,緩解企業在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的短期資金壓力。再貼現是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持有的已貼現但尚未到期的票據進行貼現的業務,屬于長期性工具,政策效果更長遠,能夠降低金融機構的融資成本,提高對特定領域信貸投放的積極性,調整信貸結構。持有票據的金融機構將票據權利背書轉讓給人民銀行,人民銀行扣除一定利息后,將約定金額支付給持票行。“綠票通”被納入再貼現票據的種類,“綠票通”優先支持綠色領域的中小微企業。推廣“綠票通”再貼現業務,引導商業銀行及全社會的資金流向綠色企業綠色項目。2024年1-9月,山西省按照“額度優先、程序優先”原則辦理“綠票通”再貼現業務23.5億元,支持綠色企業和項目的票據融資。
三、推行“碳賬戶+碳征信”模式,加快向“碳融資”轉化
碳數據采集統計是碳賬戶建設的基礎。2023年1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印發《山西省碳達峰實施方案》,將“建立健全
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作為碳達峰行動的政策保障之首,具體要求要加強碳排放統計能力建設,夯實能源統計基層基礎;建設重點行業、企業碳排放監測體系,推動重點企業日常碳排放監控和年度碳排放報告核查,率先開展太原國家級碳監測評估試點;推進全省企業碳賬戶管理體系建設,提高企業
碳資產管理意識和能力。
山西省長治市自2022年7月被確定為全國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城市以來,在碳數據采集和碳賬戶建設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根據《關于進一步加強長治市企業碳賬戶數據采集與校核工作的通知》,規上工業企業碳賬戶采集數據包括兩部分:企業碳賬戶基礎數據和核校數據。企業碳賬戶基礎數據由規上工業企業報送,包括四方面:企業基礎信息、企業貸款數據、企業
碳交易相關數據、企業碳排放相關數據。其中,企業基礎信息主要包括碳排放量、總資產、產值、產量、營收、營業支出、碳減排項目和計劃投資額,工業企業碳排放量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24個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測算得出。企業碳排放相關數據采集內容包括化石能源消耗數據、
電力、熱力購入量數據,以及生產過程中其他涉及碳排放的數據。企業核校數據由發改、工信、能源、供電、供氣、水利等部門提供。
工業企業碳賬戶建設和碳賬戶監測體系持續完善是基于碳征信促成氣候投融資的基礎。2023年,依托“信通三晉”中小微企業信用信息融資服務平臺出具的山西省首筆
碳信用報告在長治市落地,山西京璐新能源有限公司獲得了工行長治分行發放的1000余萬元信用貸款,標志著“碳賬戶+碳征信”模式向“碳融資”轉化的開始。山西省擴大長治碳賬戶建設試點成果,做好碳數據歸集,將平臺已歸集的稅務、電力、供水等政府部門及公用事業單位涉企信息,與碳賬戶信息進行再次比對、校驗,開展動態綠色評價,描繪工業企業“碳減排”軌跡,與金融機構共享工業企業碳排放監測結果,形成碳征信報告,為金融機構為工業企業授信融資提供更全面的依據。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山西省金融機構依據企業碳信用報告向轉型及新能源企業發放貸款23筆,金額6.45億元。
四、持續豐富綠色金融產品,拓寬企業綠色融資路徑
晉商銀行、山西銀行創新推出合同能源管理貸款產品,為節能環保產業項目提供期限較長、成本較低的資金,滿足企業多元化融資需求。合同能源管理貸款指的是銀行以合同能源項目項下的收益權作質押,同時結合企業房產抵押、機器設備抵押等其他擔保方式,向以節能服務為主營業務的企業或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進行產品銷售的節能產品生產商提供信貸資金。合同能源管理貸款的借款人是那些與用戶簽訂能源管理合同,為用戶提供節能診斷、融資、改造等服務,并以節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資和獲得合理利潤的專業服務公司。合同能源管理貸款具備利率低、期限長、貸款形式靈活等優勢,助力以節能服務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做好客戶服務。
晉商銀行參與發起清潔能源基金,助力企業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清潔能源基金是根據綠色創新投資合作協議,由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管理中心、山西省財政廳、晉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發起,用于支持山西省綠色低碳發展、
節能減排等有利于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以項目為載體的業務。清潔基金是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管理管理的政策性基金,具備貸款利率低、貸款期限長、財政貼息等優勢,為山西省內有利于產生應對氣候變化效益的產業活動提供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