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一個國際頂尖銀行如何搭建綠色風控體系

2015-4-8 04:56 來源: 綠色金融圈 |作者: 江蓓蓓

導讀
 
英國綠色投資銀行(GIB)作為全球最成功的綠色投行,它的快速發展和高效運作離不開其嚴格的綠色評估體系和細致的風險流程控制。本文較為全面地分享了作者在GIB全職實習期間,所看到的GIB獨特先進的風險管理理念和方法。

GIB的風險管理采取“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圍繞其基本宗旨、目標和原則,形成其獨特的風險偏好規則、各部門管理政策和流程等。風險管理、內部合規和審計部各司其責,針對不同的風險情景,通過路徑設計(Process Mapping)、成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自我評測(Self Assessment)、建立單一風險因素登記(Risk Register)等工具,從可能性(Likelihood)和影響力(Impact)兩個維度來管理風險。

筆者此前已經提到,GIB主要面臨5大風險類別:投資風險(Investment Risk); 綠色風險(Green Risk);運營風險(Operational Risk);聲譽風險(Reputational Risk);流動性風險(Liquidity Risk)。由于篇幅關系,本文著重分析GIB是如何管理最重要的前三大風險因素的(投資風險、綠色風險、運營風險)。

投資風險管理

項目融資涉及多方利益主體,主要考慮以下六方面風險因素:

(1)政府,比如政府出臺的能源或激勵政策,稅收、貿易等方面的規則會對綠色投資的風險和收益造成影響,CFD(Contract for Difference)即是一個例子;

(2)資源,即綠色投資涉及的相關資源的定價和可獲得性,譬如上文提到的碳資源的定價、宏觀電價的波動等;

(3)運營管理和保險,比如運營成本,項目維持,保險合同失效等風險;

(4)技術,比如綠色項目本身技術的可靠性、可持續性和競爭性;

(5)施工,即項目完工風險,也包括承建人的信貸風險;

(6)渠道供應和采購,比如采購合同價格波動的風險,對方信譽風險等。

為了應對以上風險,GIB遵循了嚴格的項目審批流程。對于3000萬英鎊以上的投資,整個項目審批流程大概在15周左右。從最初的聯系到項目完成交由投資部門做“投后管理”有5個大的階段:

(1)初步信息提供,包括簽訂保密協議,雙方開會洽談,Q&A;

(2)盡職調查和談判,包括從技術、法律、環境影響、收益等方面對項目進行評估,并形成最終協議文稿。這是最關鍵的一步,每個項目又包含4個審批階段:初步評估;形成項目方案;修改后方案; 最終方案。

GIB每周會有一次交易評估委員會和投資委員會,這兩個會議相當于國內銀行的“審貸會”,將就目前進行中的所有在審項目進行公開討論,項目負責人會逐一回答風險、法律、綠色、技術和投行部門審議人員和公司管理層、非執行董事的問題,確保項目符合GIB的投資標準。

(3) 做出投資決定;

(4) 雙方簽訂協議,完成交易;

(5) 項目交由投資部門,對項目進行持續跟蹤和監控。

每一份項目方案書都需遵照固定模板,逐一分析項目背景、審核資質、綠色影響、經濟可行性、是否符合GIB的戰略規劃和“擠入資本”的原則,以及項目安全性和退出機制等,同時附上風險、綠色影響、法律、技術等部門的專業意見和評論。

綠色風險管理

此前提到,GIB確保每一個投資項目都滿足以下至少一項綠色目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促進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有利于維護生物多樣性;促進環境可持續性發展。為了達成這一目標,GIB成立了專門的綠色投資部門,并開發出針對這五項綠色目標、和GIB優先投資領域相對應的綠色評級標準,級別從A+到E不等。

GIB獨特的綠色評級標準的制定,是結合了客觀數據、GIB投資原則和行業專家意見的結果。如果項目沒有通過綠色投資部門的評估,不論投資回報率多高,都無法通過。每一個投資項目在前期審核和投后管理階段,都會接受該部門對其嚴格的管理評級和持續監控,項目方案書中必須包括該項目在五項綠色目標中的評級結果和相應分析,并一一列出從可能性和影響力兩個維度衡量出的綠色風險,以及相應的控制措施,舉例如下圖所示:

此外,綠色投資部門還制定了標準的“綠色投資手冊”,包括針對GIB三大優先投資領域的、詳細的盡職調查應遵循的綠色評估流程和相應指導,可見GIB將一切綠色風險標準進行了精準的量化管理,這在全球都尚屬領先。未來,GIB希望將這套管理流程標準化、國際化,并推廣應用到更廣泛的綠色投資領域(比如綠色債券評級),讓更多的投資者采納。

運營管理風險

GIB每月會召開風險和合規委員會,該委員會由GIB內部主要運營部門的負責人構成,對近期重要決策和風險事件進行討論,對各類風險管理成果進行總結,并匯報給更高級別的審計和風險委員會,審計和風險委員會則進一步對董事會負責。GIB內部還有很多這樣類似的管理委員會(如上文提到的交易評估委員會和投資委員會),分別負責不同領域的業務流程控制。

為了滿足監管者越來越嚴格的壓力測試要求,GIB還發展了一套適用于自身情況的壓力測試準則和框架。GIB壓力測試模型主要分3個步驟:建立壓力測試情景,影響力評估,結果分析和政策建議。每一個步驟都要求對數據進行細致的收集和分析,適當時候運用Portfolio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模型,綜合第三方咨詢機構的意見,得出定量和定性的結果。最后針對這樣的結果,為管理層提供相應的對策建議,從而應對這些可能的壓力情境。

GIB目前總結了17個壓力測試情境,分類如下:

1)投資相關:系統性技術失敗、宏觀電價波動、資金調度失敗、大型項目資本支出過度、關鍵交易方破產;

2)環境相關:風速異常、洪澇災害、新型碳技術改變、生物燃料政策改變;

3)基礎設施和人力:網絡系統襲擊、支付系統瓦解、核心員工流失;

4)政治、聲譽和監管:政治不穩定、聲譽襲擊、違反合規要求;

5)宏觀經濟失調;

6)逆向壓力測試。

不僅分類嚴謹細致,每一個壓力測試的結果分析都要經過內部管理層和董事會的多次開會質疑和反復修改,才能形成最終文稿。這里就其最主要的一項壓力測試—宏觀電價波動—的方法進行簡要分析(過程中的具體數據由于保密性要求,在此略去)。

由于GIB投資的綠色基建項目大多受宏觀電價波動的影響,而英國的電力系統經歷私有化和金融危機后,近年來電力的市場價格變化明顯,因此有必要測試宏觀電價的波動對GIB現有資產組合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首先,為了建立可靠的壓力測試情境,GIB采用了三種不同的方法收集并分析宏觀電力價格數據:

1)從Bloomberg中收集了可獲得的最長年限的每日電力價格,對其進行CPI調整后,通過線形圖和柱形圖等統計工具分析電價的時間序列數據,以此得出電價的變化幅度和峰值等;

2)從其他外部官方網站等數據庫收集近年來電價波動圖表和數據,作為補充數據參考,來確定最壞的測試情境;

3)收集行業內其他專家看法,并獲取第三方咨詢機構(如Poyry、Baringa等專業的能源咨詢公司)關于宏觀電價可能存在的結構性變化和影響因素等方面更為專業的意見。

綜合以上幾方面,確定出相對可行可靠的壓力測試情境(可能不止一個),比如可能的最低價格、最大的變化幅度等,情境的最終確定須經風險和合規委員會批準。

接下來,將上述壓力情境應用于GIB現有投資組合中受電價波動影響的項目,分別測算其對單一投資項目和GIB整體投資組合的影響,最后將測算結果與GIB內部的風險控制標準(該標準須經審計和風險委員會批準)進行比較,確定應對措施。

一般來說,會采用以下一種或多種應對措施:

1)將測算結果交予項目投資委員會審核并討論,最終意見將在投資決策中執行;

2)在單一項目層面即使用市場風險對沖工具,規避掉可能的風險;

3)如果測算結果在GIB可接受的風險標準之內,則接受該模型結果。

此外,GIB還有定期的控制流程測試(Controls Testing)、模型討論組(Models Panel),即各專家對重要模型進行質疑和討論,確保模型的精準)、合規管理(Compliance)和內部審計的多重風控措施,限于篇幅在此不再詳述,但足以窺見GIB治理嚴謹。目前國內的監管環境日益嚴格,但大部分機構的壓力測試并未跟上快速發展的業務步伐,GIB這樣精細的壓力測試框架值得眾多商業銀行、政府組織和研究機構思考和借鑒。

本文系中央財經大學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綠色金融政策分析師江蓓蓓特邀撰寫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