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3年啟動的五個
碳交易試點完成首次履約工作,“兩省五市”碳交易試點的
市場體系已初步搭建。在首個履約期結束后,五個試點評估2013年履約結果、優化設計制度,進一步完善既有碳交易體系。
從首個履約期的
碳市場交易情況來看,各試點碳市場的市場交易主要集中在企業履約前,各試點碳市場交易主要以企業完成履約為目的,市場普遍缺少市場活躍度及流動性。為增加碳市場的活躍度與流動性,各試點碳市場逐步引入投資機構與個人入市(目前僅上海未放開個人入市)。隨著金融機構、投資機構逐漸參與碳市場,目前多個試點市場及交易所推出
ccer與
碳配額質押貸款、配額抵押融資、配額托管、綠色結構性存款、
碳基金、碳信托等金融創新產品和服務方式,試點碳市場的服務范圍和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近期各試點碳市場推出的
碳金融創新產品如下表所示。
碳金融是一種針對碳資產的資源配置活動,是碳交易市場產生帶來的一大重要創新產業。碳金融是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通過創新金融手段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是金融體系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的重要創新機制。碳金融主要包括基于碳
減排的融資活動(包括直接融資和以綠色信貸為代表的間接融資)、基于碳交易的投資增值活動(主要為
碳排放權
衍生品交易,如碳期權、碳期貨、碳遠期合約等)以及相關中介服務活動(包括低碳項目咨詢服務、碳
排放權交付保證等)等。
從國外成熟碳交易體系的發展歷程來看,碳金融伴隨著碳市場而生并迅速發展,同時兩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資產化與證券化將是碳資產與金融市場結合的主要方式。通過碳金融產品對企業分配獲得的配額和業主開發獲得的核證減排量(CCER)等原始碳資產進行資源配置,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規避價格風險,發現收益機遇并實現碳資產保值增值。隨著金融工具在低碳領域導入程度的深入,碳金融資產的多元性與復雜化也會隨之提高。金融市場的配置效率越高,其能容納的各種資產和資源的空間就逾大,金融工具的運行成本也就越低。當碳金融資產規模隨著資產證券化進程的深入而逐漸擴大時,碳市場的流動性和有效性也將充分顯現。同時,碳市場參與主體越加多元,對相關交易制度建設的需求就越強、要求就越多,制度建設能力的提升將會使市場趨于規范化、透明化,將會促進更多利益主體的積極參與。
碳金融對于國內碳市參與者來說還是新生事物,目前企業使用配額作為資產進行融資意愿還不強,金融服務中介等市場參與者對其關注程度也并不高。2014年國務院已發布指導意見,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碳排放權交易,目前國家發改委也正在聯合證監會研究開展碳期貨交易的可行性,都是旨在通過金融市場發現價格的功能,有效促進環保和
節能減排。可以預見,隨著2015年管控企業管理碳資產的意識的逐步提高,金融機構、投資機構與個人參與碳市場逐利的意愿增強,碳金融產品的需求將會加大,各試點市場及金融投資機構對此的探索和實踐將會越來越多。通過碳金融創新產品來推動低碳經濟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手段也將日益豐富。
原標題:看看中國如火如荼的碳金融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