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中國天然氣發電產業淺析

2015-4-25 23:46 來源: 石油觀察 |作者: 彭彤宇

影響我國氣電發展的主要問題

1、天然氣供應存在結構矛盾

目前全國各地氣源多樣化建設處于發展初期,天然氣消費市場的開發并不成熟,以致天然氣發電產業受到民生用氣的政策制約。尤其是在冬季等重點優先保障燃料和替代城鎮燃氣時段,直接導致發電用天然氣瞬間供應能力不足,難以保證機組正常保養用氣。

導致天然氣供應緊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產業鏈發展與市場消費間的不協調和脫節。國內天然氣生產和管輸業務基本被幾家石油公司掌控,缺乏“溝通”和“聯網”,很難實現靈活機動的調配資源,因而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天然氣資源的合理配置。

2、天然氣價格不斷攀升

天然氣價格是影響我國燃氣發電經濟效益最主要因素之一,燃料成本占燃氣電廠總成本的60%以上。2013年6月28日,為保障天然氣市場供應、逐步理順天然氣價格、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國家發改委頒布通知:非居民用天然氣門站價格自2013年7月10日起開始進行調整,但不調整居民天然氣價格。全國平均門站價格由每立方米1.69元提高到1.95元,提高0.26元,漲幅15%。

氣價的不斷攀升,使得氣電在經濟性上缺乏競爭力。氣電出現上網消納遭受較大障礙,無法完成年度基礎電量等情況,不利于我國天然氣發電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也給發電企業正常經營造成沉重負擔。目前解決燃機企業困境的辦法是依靠政府補貼,但這種方式難以為繼。因此,需要國家出臺相應支持政策,來激勵發電企業投資建設燃機電廠的積極性。

3、電價定價機制不明確

目前我國天然氣發電執行的是臨時上網電價,各電廠的上網電價實行“一事一議”、“一廠一價”的方式,沒有明確的定價方法、調整機制和熱電聯供形式下熱、電之間的分攤方法,氣電上網電價不能如實反映我國電力系統對天然氣發電的真實需求。

從實際情況看來,電價市場化還需要一定時間,制定及時合理的氣電價格聯動機制成為解決“氣電矛盾”的關鍵。隨著天然氣發電大規模建設和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推進,只有建立起多氣源狀況下燃機上網電價機制,才能促進天然氣發電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燃氣機組相對于燃煤機組而言,污染排放物明顯減少,環境價值顯著,應給予相應的環保補貼。天然氣發電不僅有利于清潔能源的發展,還有利于排污權交易市場的建立、國內能源結構的優化和“同網同質同價”的形成。而現行上網電價較少考慮競爭因素和效用差異,沒有體現資源稀缺、環境保護等外部性成本。

4、燃機發展存在一定的技術瓶頸

綜觀中國燃氣輪機的發展,可以發現,中國燃氣輪機基礎技術薄弱,核心部件技術仍被外方控制,以致燃機設備故障頻繁,維修周期和維修費均不可控,燃機運營企業在技術升級改造上缺乏話語權。

近年來,國內燃氣發電機組存在設計制造質量問題,壓氣機、燃燒器及熱通道部件、發電機、燃氣系統等故障多發,天然氣發電機組安全運行普遍面臨較大風險,隱患監控和事故預防的任務十分艱巨。

結語

(1)加強天然氣開發利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為天然氣電廠提供氣源保障。從資源、基礎兩方面入手,加大國內天然氣資源勘查開發力度,穩步引進境外天然氣資源,同時完善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長輸主干天然氣管線、LNG接收站及配套管網等設施建設,增加天然氣供應能力,保障發電用氣供應。

(2)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實施天然氣價改。建立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和市場供求變化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放寬天然氣市場準入,采取天然氣生產、輸送、配送分開核算,使天然氣與競爭燃料比價趨于合理,促進公平競爭,政府部門加強市場監督,培育充分競爭的市場,實現天然氣行業的有效監管,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3)明確合理的天然氣發電電價形成機制,充分體現天然氣發電在環保及調峰方面的重要作用。合理的天然氣發電電價形成機制應充分考慮天然氣發電在環保、調峰、增強電力靈活性和安全性等各方面的積極作用,從行政或立法方面采取相關措施來扶持或鼓勵天然氣發電發展,實行環保折價補償制度,實施清潔能源發電配額制,建立排污權交易制度,并制定計入峰谷分時電價補貼標準,從而有效提高天然氣發電的經濟能力和氣價承受能力。

(4)合理布局,推進氣電發展。

一是因地制宜發展燃氣調峰發電機組,在系統調峰容量不足、用電負荷增長較快地區,為承擔調峰調頻任務而建設燃氣調峰機組,以此來提高系統運行靈活性;二是適度發展燃氣熱電聯產機組,結合西氣東輸管道和進口液化天然氣,在受端地區適度發展燃氣熱電聯產機組,主要滿足地區供熱需求,同時支撐電力供應;三是優先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系統,依據城鎮天然氣管網規劃和布局,以及燃氣熱、電、冷三聯供機組綜合效益,優先發展分布式能源系統,實現能源的梯級利用。

(5)積極推進燃機國產化水平。需要在國家統籌規劃下,集合能源利用當局、航空院所、機械制造業、燃機企業等多個層面的力量,有計劃地發展自主先進的燃氣輪機工業,推進燃機國產化水平,以保障天然氣發電規劃的實施和發展。(原載《發電與空調》,其他作者為徐婷婷,石永鋒,雷嬌嬌)

文章來源:江蘇華電昆山熱電有限公司
12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