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8 01:11 來源: 中國碳交易網
日益強化的資源和環境制約,讓人們清醒地認識到——當前高碳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只有加快低碳發展,才能緩解國內資源緊缺和環境污染的嚴峻局面,實現可持續發展。
長期以來,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據重要地位,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傳統用煤技術造成的排放,是大氣污染治理的重點。能源消費增長過快與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是當前我國能源消費存在的兩大問題。
有專家指出,一方面,由于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與能耗強度密切相關,能耗強度下降幅度滯后直接影響二氧化碳強度降低目標的實現進度;另一方面,水電開工及發電滯后、核電建設進展緩慢及光伏發電裝機量較小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能源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
為我國未來五年大氣污染防治勾勒路徑圖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增加清潔能源供應。明確要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力爭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
改變能源結構的核心就是控制煤炭消費增長。新增的能源需求要依靠天然氣,以及風能、太陽能、核電等非化學能源來填補。如果我們不從能源結構上入手調整,節能環保難以達到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