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哲學思考
隨著冷戰結束,全球性
問題涌現,經濟、軍事等“高級政治”地位減弱,氣候、環境等“低級政治”重要性日趨凸顯。為維護人類共同的家園,國際社會已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展開了一系列合作。
耶魯大學哲學與國際事務系教授、全球正義研究中心創辦主任托馬斯·博格從氣候變化的哲學和倫理角度對此作了闡述。他認為,人類社會進步的長期推動力是組織結構的優勝劣汰,但近期受到兩大新興現象的影響:一是全球化,優勝劣汰的社會競爭的多樣性存在可能將會被單一的全球組織結構所構成的單一競爭社會所取代,以改變科技、自然條件,進而使人類走向更有成效的社會組織形式;二是人類也有快速毀滅物質存在的新能力,即通過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或諸如人工智能等危險技術,或諸如大規模氣候變化等環境災難,這樣的破壞有可能發生。
他表示,不能想當然地認為,社會組織高級形式所取得的進步會以優勝劣汰的競爭方式不確定地持續下去。相反,必須跨越國界、共同合作,實現這樣的進步,以阻止人類物質基礎被人為破壞。他認為,人類終將走出其前史,并集體謹慎考慮自身的命運,有意識地塑造自身的歷史。人類理性會代替國際關系間的暴力和威脅,這種理性并不是戰略理性意識,而是共同商議全球正義和人類共同利益的意識。
他認為:“氣候變化的挑戰,為人類學習和實現這種轉變,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