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焚燒需要有分級標準
上海環境衛生工程設計院院長、上海市環境工程設計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益指出,藍色垃圾焚燒概念經去年一年的推廣,已經越來越為地區政府所認可,在不斷完善中提升,以后或許還可以有3.0版本,“我們要踐行藍色焚燒概念,而且應該有一個評定。”張益認為,現在的垃圾焚燒的確需要看
市場,低價競標的現象屢有出現,然而市場導向的核心應該是品牌,不同企業應該有不同的品牌價值,“一方面我們應該梳理以往的標準,對滲濾液等已經做得很好的,要進一步提高標準。另一方面,應該搞一個分級標準,不同企業列入不同的標準級別,就像手機市場一樣,不同價位,不同品牌,這可能讓行業發展環境更加公平、公開、公正。”
中國
航空規劃設計研究總院副院長陳曉峰對此觀點表示認同,表示:“建設、運營是不是也可以定標準?做藍色垃圾焚燒廠不僅在排放上有標準,建設、運營都要有,不同的階段應該有不同的標準,而且需要更加細化。”真正讓藍色焚燒全程可衡量、可區分,在清晰的標準下競爭、實施、落地。
“我們行業內應該嘗試評出一個引領性的分級制度,”
北京北控環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紅偉進一步闡述,“讓企業優劣有所體現,尤其優秀企業的優勢可以通過分級制體現出來,而且大家可以一起評比一下,讓大多數企業和人群看到并正確認識我們的垃圾焚燒事業。”
“通過藍色焚燒2.0概念建立起評級標準,”
深圳能源環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寅驍也表示,“要把焚燒企業的優劣區分開來,這樣才能推動行業發展,也為上的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幫助企業以合理的價格為當地百姓提供優秀的公共服務。這樣可以促進未來5-10年之間的黃金階段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