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搬遷淘汰三管齊下
全國人大代表張興凱最擔心工業污染的
問題。他提出,一個企業可以污染一條江河,一座礦山可能挖斷一條水脈,一個工業園區可能威脅幾百萬人的水源地安全,如何采取針對性措施,加強工業污染防治工作?
陳吉寧表示,根據2014年的數據,工業廢水排放量占整個廢水排放量近三分之一,達200多億噸。工業污染又主要集中在十大行業,如
造紙、焦化、印染等,它們在重點污染企業數中占比約四分之一,在排放污染量中占比則更高,廢水量占比45%,COD占比54%,氨氮占比56%。同時,工業污染的排放物中會涉及有毒有害物質,這也需要重點關注。
在工業污染防治方面,一直存在兩大問題。一是工業結構產業布局不合理,結構性污染明顯。造紙、食品加工、
化工、紡織等行業占工業污染排放量一半以上,主要都集中在了沿河沿江區域。
第二個問題則是環保部門的監管能力嚴重不足。全國大約有6萬多名環境監察人員,他們要負責上百萬家工業企業的現場檢查工作。同時,執法要求必須至少兩人同時到場,所以每名環境監察人員大約要負責幾十家企業,人手嚴重不足。
下一步,環保部將加強重點行業的污染防治,對污染企業“改造一批、搬遷一批、淘汰一批”。改造一批,是對于2017年以前完成造紙、
鋼鐵、印染、制藥、制革等行業的清潔化改造,水質未達標的地區,新建、改建、擴建上述項目必須實行主要污染物減量置換,其他地區則實行等量置換;搬遷一批,是要有序推動或依法關閉目前城市建成區內現有的鋼鐵、
有色金屬、造紙、印染、原料藥制造和化工等重污染企業;淘汰一批,則是淘汰落后的生產技術、工藝、產品和設備,制定分年度實施的淘汰落后產能方案,完不成淘汰任務的地區將實行暫停審批核準相關行業的建設項目。
“我們有個目標,2016年年底前要取締不符合國家產業
政策的小型造紙、制革印染等污染項目,這也是水污染防治法的要求。”陳吉寧表示。
苗圩也表示,工信部將積極推動重污染企業的搬遷改造。從去年開始,工信部與國家安監總局就布置在城市人口稠密區對危險化工企業進行搬遷改造,地方不是很積極,但天津港爆炸事故發生后,幾天之內各省就紛紛上報了需要搬遷改造的項目計劃。初步匯總的數據顯示,全國大概有一千多個化工企業需要搬遷改造,總搬遷費用約需要4000億元。
“下一步我們將分析,有些費用可以通過‘級差地租’、‘退二進三’來解決,地方政府和企業再解決一部分,中央政府也給點必要的支持,從而推動企業搬遷改造,減少污染,減少排放。”苗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