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杜祥琬:為了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2015-9-11 00:52 來源: 中電新聞網 |作者: 杜祥琬

對中國環境容量的宏觀分析

發展的可持續性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對中國則是一個尤為尖銳的問題,這不僅是由于中國人均資源(水、耕地、礦產資源等)顯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更是由于中國環境容量的有限性。

中國80%的人口居住在愛輝-騰沖線以東的國土上,東部的土地面積約為全球陸地總面積的不到1/30,我們在這塊土地上每年消耗全球煤炭的40%,即在東部的單位國土面積上消耗的煤炭(可稱“耗煤空間密度”)是全球平均值的12倍。且我國煤炭消耗中,高達一半是直接燃燒(非發電)的,這是最污染的利用方式。數據還表明:這塊土地上的“耗油空間密度”已是全球平均值的3倍。而我國東部“碳排放的空間密度”已是全球平均值的6倍。我國目前每千人汽車擁有數,不到美國的1/5,但中國東部的“汽車空間密度”已超過了美國!如果單獨計算京津冀地區的數據,則更為嚴重。僅以“煤耗空間密度”為例,它又是我國東部地區平均值的2.5倍,是全球平均值的30倍之多!可見我國發展的高碳特征十分顯著。我國東部的霧霾成為世界之最,不是很容易理解的嗎?如果我們想呼吸質量說得過去的空氣,能去跟美國攀比人均車數、人均能耗嗎?顯然不能,也不應該!我國東部的人口密度是全球平均值的5倍,計及上述的能耗和能源狀況,我國東部的環境負荷已比世界平均值高出五倍以上!以上最簡單的算術,給出了最基本的國情,我們的環境容量顯著小于世界平均值。中國迫切需要改變粗放的發展方式,推動能源革命;迫切需要轉向 “新型工業化道路”,開創一條新型的發展之路,才能擁有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