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值得期待
在馬駿看來,央行放開一年期存款利率上限,這并不是利率改革的終點。加強金融機構定價能力和使利率傳導機制這兩方面獲得實質性進展,將是向新的貨幣
政策框架轉型的重要基礎。
他認為,未來改革要讓金融
市場和機構更多地使用諸如SHIBOR、短期回購利率、國債收益率、基礎利率等市場利率作為產品定價的基礎,逐步弱化對央行基準存貸款利率的依賴;同時,要通過一系列改革來疏通利率傳導機制,讓短期利率的變化(和未來的政策利率)能夠有效地影響各種存貸款利率和債券收益率。除了利率改革,匯率和資本項目可兌換仍會是“十三五”的金融改革重點。
在業態方面,普惠金融、創新金融、互聯網金融和綠色金融,將會是未來金融業的關鍵詞。
其中,綠色金融更值得期待。在今年9月國務院發布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第45條,明確提出了構建我國綠色金融體系,具體包括發展綠色債券市場、綠色股票指數、綠色保險等多項內容。
馬駿指出,綠色金融體系是指通過貸款、私募投資、發行債券和股票、保險等金融服務將社會資金引導到環保、
節能、清潔能源、清潔
交通等綠色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和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按我們的估計,每年中國綠色投資的規模至少2萬億元,也有專家估計每年有4萬億元,其中,我們估計財政最多能提供15%,還有85%以上的綠色投資需要民間提供資金,因此,必須構建一個綠色金融體系來動員和激勵更多的民間資金投入到綠色產業,推動我國產業轉型。”馬駿表示。
原標題:“十三五”金融新動力:中國綠色投資每年至少2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