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五中全會精神 推進環境質量改善
編者按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為未來5年的中國描繪了生態文明建設藍圖,提出經濟社會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地發展。而綠色發展是發展理念和方式的根本轉變,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核心是處理好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這也是“十三五”規劃提出的發展理念的亮點。
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意味著發展不僅要講速度講效益,更需要在增長與保護、局部與整體、當前和長遠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發展必須遵循客觀規律
“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是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边@是2014年7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上首次提出的新命題。遵循“三個規律”、推動“三種發展”是引領經濟新常態的目標方向。
這一重要論述,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經驗、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勢需要提出的重要觀點,是對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科學把握和理性思考,也是對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新思路、新目標的高度概括。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這個規律是事物發展過程中客觀的、內在的本質必然聯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如在經濟領域,有價值規律、競爭規律、供求規律;在自然領域,有生態演替規律、生態系統循環和再生規律、生態平衡規律;在社會領域,有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辯證關系原理、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辯證關系原理等??偨Y規律把握規律,是增強各項工作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的前提和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