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為了環境安全,500人迅速集結

2016-1-12 13:38 來源: 中國環境報 |作者: 姜瑛 趙楠

——環境保護部第四次朝核輻射應急紀實

為了環境安全500人迅速集結

圖為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監測應急人員使用就地伽瑪譜儀進行地表核素分析。 姜瑛攝

從飛機上往下看,巍峨的長白山脈以未化的白雪和飄蕩在山間的薄霧為紙,以在原始森林郁郁蔥蔥的樹木為墨,在陽光的點綴下,勾勒出一幅動人的國畫。

元旦剛過,人們像往常一樣在這美麗的水墨山水中工作和學習,然而,一次強烈的震動打破了這片寧靜。

2016年1月6日上午9時30分,一次發生在朝鮮咸鏡北道的巨大震動被中國和美國地震監測部門監測到,這里離我國邊境最近處不足100公里。兩個小時過后,朝鮮政府發表聲明,宣布他們進行了一次“安全、完美”的氫彈試驗。朝媒稱:“氫彈試驗首次成功開啟了朝鮮國家安保和經濟復興之路。”然而,這則消息卻讓我國人民對此次核爆是否會影響邊境輻射環境憂心忡忡。

當日下午18時許,環境保護部官方網站發布消息:“據監測數據分析表明,我國邊境及周邊地區輻射監測結果均在當地本底范圍之內,放射性監測結果未發現異常,未檢測到人工放射性核素。截至目前,朝鮮第四次核試驗尚未對我國輻射環境造成影響。”

前后方500多名核與輻射應急人員迅速集結,送出的第一個短短幾十字報告,讓生活在中朝邊境的人們,終于放下了懸著的心。

此時,距離朝鮮宣布氫彈試驗成功,僅僅過去8個小時。

日積月累方成淡定從容

1月6日10時30分,雖然朝方聲稱第四次核試驗過程中沒有發生類似核輻射泄漏這樣的危險,但為確保我國人民和環境安全,環境保護部在接到消息的半小時之內就迅速啟動了應對朝鮮核試驗應急預案,成立應急總指揮部及前沿指揮部、向相關省市發布應急指令、向國務院報送最新工作進展、為外交部準備發布口徑、協調所有監測技術力量趕赴邊境一線、搜集輿情與信息發布……

一切工作都按照早已爛熟于胸的應急程序有條不紊地展開,沒有一絲慌亂,大家各司其職,仿佛是在完成每日例行的常規工作。

事實上,環境保護部得知朝鮮核試驗的消息并不比普通群眾早一分鐘。能夠這樣從容不迫地面對突發事件,得益于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系統全體成員“嚴慎細實”的工作態度和早已在全系統扎根的核安全意識和應急意識。

作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核與輻射安全無小事,關乎著人民健康和環境安全,甚至國家的長治久安。環境保護部核設施安全監管司司長、國家核安全局副局長郭承站,也是此次朝核應急前沿指揮部的總指揮。他告訴記者:“之所以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實現迅速應急響應,與平時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中的高度重視與充分準備是分不開的。國家核安全局每年都按照計劃組織開展各類輻射應急演習,我們有專門針對朝鮮核試驗制定的一整套應急預案,這也為我們此次快速反應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據悉,2015年9月17日,在環境保護部的指導下,吉林省環保廳開展了專門針對朝鮮核試驗的應急演習,環境保護部各相關部門及黑龍江遼寧山東等省也進行了聯動。在這次演習之后,各地、各部門總結經驗、查找不足,相關應急預案得到了進一步完善、監測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應急隊伍也得到了有效鍛煉,這些都是本次朝鮮核試驗能夠迅速響應集結的先決條件。

應急響應得以快速啟動也離不開各級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全力配合。1月7日13時,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就對此次應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省環保廳及時啟動應急處置預案,第一時間趕赴邊境,采集第一手資料,要繼續努力,配合國家部門做好相關工作。”吉林省省長蔣超良也做出批示,要求環保部門按照環境保護部指令迅速開展相關工作。

吉林省環保廳立即召開專題會議,廳長石國祥牽頭研究部署應急工作。吉林省環保廳副廳長王相民作為此次前沿指揮部的副總指揮,第一時間率隊趕赴二道白河,為前沿指揮部高效率開展工作提供了保障。

此外,黑龍江、遼寧、山東等地各級政府也積極作為,與環境保護部一道進行全天候24小時實時監測和預警。從中央到地方,這種應急響應及時有效、上下聯動機制順暢的良好實踐,為科學應對朝鮮第4次核試驗鋪平了道路,有效保障了國家環境和公眾安全。

真實可靠源自強力保障

吉林省白山市,一輛搭載就地γ譜儀、巡測譜儀、高壓電離室、碘采樣器、氚采樣器等高精儀器設備的移動實驗室正在緊張地工作著。

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核應急與輻射環境監測部主任岳會國說:“移動實驗室的最大特點,就是可以直接測量周圍環境的γ劑量率,對氣溶膠、氣碘、氣氚進行采樣后實時進行實驗室分析,最迅速地了解朝鮮核試驗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鴨綠江邊,吉林省白山市三道溝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這是距離中朝邊境最近的監測點位之一。

從白山市驅車到這里需要兩個多小時的車程。山路上冰雪覆蓋、蜿蜒盤旋的山路,這里條件的艱苦可想而知。三道溝自動監測站24小時連續不間斷地實時傳輸γ輻射劑量率,這些數據將會在第一時間到達國家數據中心,相關工作人員對這些一手數據進行分析后,形成最終數據報告,為黨中央和國家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據了解,自動監測站還能夠采集氣溶膠和氣碘樣品,送后方實驗室分析后,取得更加全面和精確的數據資料。吉林省輻射環境監督站高級工程師、副站長郝國凡告訴我們:“像這樣的自動監測站在吉林省內的中朝邊境線上共有10個,每150公里左右布設一個,對中朝邊境實現了全覆蓋。”

除了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山東省的37個國控自動監測站實時監測和定點采樣測量外,為了對監測區域做到全覆蓋,環境保護部還在重點區域和人口密集區域派出14臺移動監測車,沿著4條巡測道路開展全天候巡測。

吉林省輻射環境監督站工程師王青東就負責駕駛一臺快2(2型快速監測車)沿著白山—臨江—三道溝這條路線進行巡測,他介紹說:“我們每天行駛150公里,快2巡測車頂配備有一臺大晶體的碘化鈉譜儀,通過譜儀實現對周邊環境中空氣吸收劑量率和放射性核素的分析。”

長白山機場附近,應急工作人員正在一臺放射性物理移動監測車上忙碌著。

環境保護部東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總工程師王仁科向我們介紹說:“放射性物理移動監測車主要是放射性惰性氣體采樣裝置,通過對放射性惰性氣體氙的測量,可以判斷出是否存在核試驗泄漏。樣品的采集需要12小時,送實驗室檢驗后,36小時可以得出結論,環境保護部目前采用的設備與國際禁核試驗全球監測網的設備相同,具有極高的靈敏度。”

據了解,此次應急監測啟動了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東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等單位,投入應急人員500余人,應急監測車輛100余輛。同時,江蘇省、上海市輻射環境監測機構作為后備支援力量進入應急備勤狀態。

據介紹,除了自動監測站、流動監測車、特種監測車、移動實驗室等多種渠道外,這次朝核應急還開展了空中航測、土壤、地表雪的取樣監測,獲取了全面立體的監測數據,為下一步國家對此次朝核問題做出決策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從中央到地方,環保全系統齊集上陣,共同維護邊境及周邊地區的輻射環境安全。

安全數據從來得之不易

1月8日,吉林省的天氣寒冷無比,最低氣溫已經達到近零下30攝氏度,剛到下午4點多,太陽就早早地收起了陽光,躲進了像棉被一樣的群山。此時,我們在位于吉林省白山市的移動監測點見到了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監測室主任李宏宇。

李宏宇正在室外聚精會神地操作監測設備。從他嘴里、鼻孔里噴出來的團團熱氣在他眼鏡四周凝成了一層層潔白的霜花兒。他將我們帶上了移動監測車,接到應急指令兩個小時后,他就是坐著這輛車從北京經過17個小時日夜兼程趕到了監測一線。

到達監測點位后,他與10余名同事就開始忙著在20多公分厚的積雪中架設儀器、收集數據、匯總分析,到此時,他們已經連續工作40多個小時。正是這一批批實時不斷的數據傳回,才能讓位于北京的總指揮部發布準確可靠的安全信息。

為了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時效性,此次核輻射應急監測工作不論是取樣點還是取樣方式,科技含量都比之前的輻射應急有所提高,這也給李宏宇和他的同事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這是氣溶膠測量儀,我們需要24小時不間斷進行監測……這是γ能譜測量儀,我們現在每天都會對地表雪進行一次測量,也是我們根據這次核輻射監測的特點新增加的監測項目之一……”來自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的工程師韓善彪對各種監測設備和監測程序如數家珍。他最為滿意的是車上裝載的巡測設備,“這臺設備靈敏度非常高,可以在移動過程中進行大面積的監測,與定點監測相結合更能確保數據的準確性。”

先進的監測設備,完善的監測手段,過硬的專業知識,豐富的操作經驗……這些都是保障監測數據準確性的基礎,而新時期環保人的擔當精神、奉獻精神,更是應急監測工作順利進行的有力保障。

“現在是監測工作最重要的節點,我們的監測數據是政府研判的重要參考,一定要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時效性,絕對不能出任何差錯。”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工程師董淑強說。

接到指令后,他們顧不上回家準備,立即將相關儀器設備裝車,穿著在北京過冬的衣物就按照預案趕到了監測點,不少同事還穿著單衣,只能在當地買一些衣物御寒。應急監測人員沒有一個抱怨,都不約而同地表示一定會克服困難,堅守崗位,圓滿完成應急響應工作。像李宏宇一樣奮戰在核輻射應急監測第一線的同志還有350多人,像他們一樣的無名英雄們,通過在應急前線的無私奉獻和勇于擔當,確保了此次輻射應急工作得以順利開展,保障了人民生活環境安全。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