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16年工作的布局中,綠色發展得到高度重視。作為"十三五"五大發展理念之一,綠色發展是指通過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防止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保護自然環境和地球生物,改善人類社會環境的生存狀態,保持和發展生態平衡,協調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以保證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在這一發展理念的指引下,中國將如何平衡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國際局勢將如何影響中國的經濟及能源轉型?公眾能接受哪些經濟手段來促進綠色發展?
鳳凰國際智庫聯合世界資源研究所(WRI)針對綠色發展相關
問題展開了"展望十三五綠色發展民意調查",旨在為"十三五"綠色發展目標的實踐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智庫建議。此次調查歷時3天,參與總量為3716位,日均參與人數達1238位,保證了樣本的充分性。調查問卷的參與度和數據結果反應出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受到廣大民眾的普遍關注,越來越多的人逐漸意識到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
在眾多環境問題中,空氣質量問題成為廣大民眾的"心頭大患",近一半的參與者將空氣問題作為自己最關注的環境問題。緊隨其后的是水環境質量問題,超過百分之四十參與者將水環境問題作為關注之首。相對而言,關注植被退化和全球變暖問題的參與者則為數不多。這說明民眾最為關心的還是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直接相關、近在眼前的環境問題,而植被退化以及全球變暖等問題雖然也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的生存環境和生存狀態,但是不像水和空氣那樣可觀可感,因而受關注度不高。
綠色發展理念的核心在于處理好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可喜的是,47.65%的參與者已經認識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并不沖突,二者可以共存。甚至有45.98%的參與者認為只有采取環保行動才有可能實現經濟發展。這說明大部分人已經走出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不可兼得"的誤區,意識到了環境保護的必要性。我國"十三五"綠色發展計劃的實施具備了廣泛的思想基礎。
雖然廣大民眾已經從思想上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但具體到促進環保的經濟手段而言,多數則希望從企業和政府入手。能夠接受征收
交通擁堵費和居民用水、電、氣階梯價格體系的參與者分別只有12.87%和14.29%。近41%的人可以接受對企業征收環境稅,還有近32%的人認為使用行政手段促進環保更加有效。這反映出在環保問題上,民眾更期待政府和企業承擔相應的責任。對此,政府可以通過加大相關環保
政策的宣傳力度,增進民眾對于環保措施的了解,鼓勵民眾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環境保護工作中去,貢獻自己的一己之力。
中國在環境治理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所做的承諾與努力受到了民眾的廣泛認可,37.56%的人認為中國所做的承諾和努力旨在保護環境。67.82%的參與者認為我國的環保工作現狀已經有一定效果,但改善并不明顯,近30%的參與者認為我國目前環保工作毫無效果。對于中國霧霾治理的前景,31.50%的參與者持觀望態度,22.83%的參與者持樂觀態度,43.80%的參與者持悲觀態度。由此可見,環境問題治理任重道遠,我國民眾在認可政府環保工作成果的同時,也認識到環境治理工作的艱巨性,期待政府做出更多的努力。
對于國際油價暴跌帶來的影響:35.20%的參與者認為國際油價暴跌并沒有引起國內油價波動,因此與中國老百姓無太大關系;29.44%的人認為油價暴跌對中國有利,可以加大能源儲備;16.21%的人認為這一現象會加劇世界格局動蕩,甚至導致戰爭;7.26%的人認為會出現巨頭石油公司破產,可能會引發經濟危機。
要實現綠色發展,必須要解決國內傳統能源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發展新能源。21.96%的參與者認為通過關停傳統能源企業等方式削減產能是解決傳統能源產能過剩問題的最有效的手段,16.12%的人認為要促進產能需求,落實一帶一路,對外進行產能輸出,34.48%的人則認為
市場是最有效的手段,應當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還有27%認為大力支持新能源的研發和推廣。而對于我國新能源發展面臨的最主要困境,有近半數的人認為是我過科技發展水平不夠,生產效率低,有23.42%的人認為,可再生能源目前生產成本不具備競爭力。
自2010年起,我國政府開始全面扶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然而調查中,49.46%的參與者認為新能源汽車市場還不成熟,表示不會購買新能源汽車,而36.44%的人則表示如果充電問題解決,則會購買。
隨著大氣污染、全球變暖等一系列環境和氣候問題的日益凸顯,中國民眾對環境問題更加關注,環保意識提高,并且不斷認識到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可以相得益彰。中國政府為改善中國的環境現狀做出了承諾和努力,環境治理工作初見成效,得到廣大民眾的認可。政府仍需要探索更為有效的經濟和行政手段,發展新能源,同時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鼓勵民眾積極參與環境保護,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促進,兼顧國際局勢,規避國際油價動蕩的不利影響,從而實現綠色發展。
綠色發展不僅關乎中國人福祉的重大工程,也是關乎人類未來的長遠大計。目前,中國的經濟處在重要轉型期,生態文明建設已被列為"十三五"規劃的十大任務之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我們除了走綠色發展道路,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