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外對綠色制造的定義有多種。美國制造工程師學會(SME)對綠色制造給出如下定義:綠色制造,又稱清潔制造,目標是使產品從設計、生產、
運輸到回收處理的全過程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達到最小,內涵是產品生命周期全過程均具有綠色性。我國路甬祥院士對綠色制造的定義是:綠色制造是指在保證產品的功能、質量和成本的前提下,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率的現代制造模式,它使產品從設計、制造、使用到報廢的整個生命周期中不產生環境污染或環境污染最小化,節約資源和能源,資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生態效益協調最優化。科技部《綠色制造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對綠色制造的定義是:綠色制造是一種在保證產品的功能、質量、成本的前提下,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率的現代制造模式,通過開展技術創新及系統優化,使產品在設計、制造、物流、使用、回收、拆解與再利用等全生命周期過程中,對環境影響最小、資源能源利用率最高、人體健康與社會危害最小,并使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協調優化。
綜合上述定義,與傳統制造模式相比,綠色制造的核心理念是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資源環境考慮。我們嘗試給出綠色制造的定義:綠色制造又稱環境意識制造、可持續制造等,是一種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消耗的現代制造模式,其核心是將綠色理念和技術工藝貫穿制造業全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通過技術創新和系統優化做到制造業發展對環境負面影響最小、資源利用效率最高,從而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協調并重。綠色制造的主要發展方向可以概括為“五化”:產品設計生態化強調,在設計開發階段就要綜合考慮全生命周期的資源環境影響;生產過程清潔化強調,從源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或避免污染物產生;能源利用高效化強調,生產過程
節能和終端用能產品能效水平提升;回收再生資源化強調,使原本廢棄的資源再次進入產品的制造環節;產業耦合一體化強調,企業間資源利用效率提升和污染物
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