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石化企業提升自身碳資產管理能力途徑分析
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國際石油公司非常關注氣候變化
問題,將綠色低碳納入公司發展戰略,通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開發高效清潔產品、開展低碳能源技術研發等措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BP、殼牌、雪佛龍等公司積極研發二氧化碳分離、捕集與封存技術,并已開始工程化。
借鑒國際大石油公司對于
碳資產管理的措施與經驗,國內石油
石化企業在提升自身碳資產管理能力上,可以參考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全面積極參與全國碳
市場的建設和運營。石油石化企業應正確認識全國
碳市場,改變被動參與
碳交易市場舊的觀念認識,充分把握碳市場機遇,將低碳發展理念融入到行業和企業發展當中。積極主動參與碳市場建設,在碳市場基礎設施建設、
第三方核查機構等領域做出自己的貢獻。
二是積極開展
碳金融產品和業務創新,提升碳市場參與層次與碳資產管理能力。積極參與、主動學習國家碳交易市場的操作規范和市場準則。結合企業實際,在碳資產項目開發、碳資產融資業務、碳資產優化管理、碳交易服務提供、碳交易平臺和信息服務、第三方核查業務等碳市場核心業務與業務創新等領域先行先試,搶占碳市場先機。加強企業之間的交流,進一步提高對
減排成本、履約成本、碳市場參與和碳資產管理的綜合管控能力。
三是充分落實國家“十三五”規劃的要求,積極主動減少
碳排放,打造綠色低碳循環新體系。
加快低碳技術研發、示范、推廣與應用。碳交易作為一種市場手段,可以為企業減碳提供支持,但最根本的降碳措施是企業主動采用先進低碳技術,降低產品和服務的碳排放量。重點控排企業要充分運用已有的支持
政策,加大對重點領域低碳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加大技術升級和設備升級力度,充分發揮技術降碳的潛力和作用。
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打造綠色供應鏈和綠色產業鏈。借助石油
化工行業上下游企業銜接緊密的特點與優勢,構建綠色低碳行業產業鏈,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力度,借助行業協會等平臺,敦促企業積極運用先進低碳排放技術,帶動上下游企業開展綠色
低碳認證和低碳發展行動計劃,達到主動減少碳排放的根本目的。(作者:劉長松,為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助理研究員,經濟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