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綠色銀行”“貯值”功能增強 我國生態保護事業開啟新起點

2016-9-12 16:52 來源: 新華社

我國生態保護事業開啟新起點


森林是陸地生態的主體。如果森林消失,地球將會怎樣?

科學家預測,陸地生物、淡水、固氮將因此而減少90%,生物放氧將減少60%。人類,將無法生存。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這一理念已成為時代潮流。

保護好每一寸綠色,讓森林這個“綠色銀行”承載更多、更強的生態功能,從而保障我國的生態安全,正是“十三五”時期林業建設的重要使命。

保護優先,嚴守生態紅線

2016年,我國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成為林業發展史上的標志性事件。這不僅意味著從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修復和建設為主,也意味著從獲取經濟利益為主向提供生態服務為主的轉變。

不僅是從砍樹轉為護樹,更要為國土“增綠”。通過荒山造林、退耕還林、城市綠化、農田防護林建設、濕地保護、防沙治沙、森林防火、野生動植物保護等重大生態修復工程,我國森林覆蓋率已增至21.66%,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

如今,我國已劃定林地和森林、濕地、沙區植被、物種四條生態紅線。天然林保護工程管護面積增至17.32億畝,自然濕地保護率提高到46.8%,沙化土地治理面積1000萬公頃,全國共建立2740個自然保護區、約占陸地國土面積的14.83%。

如果這些數字還無力說明生態保護成效,就讓眾多野生動物的行動來證明:

——江蘇洪澤湖濕地,去年有人拍攝到86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這是近30年來的頭一次。

——吉林汪清縣蘭家林場,去年底也拍攝到一只成年東北豹帶幼豹活動的影像,這是一種全球極度瀕危的大型貓科動物。

——內蒙古克什克騰旗達里諾爾湖,已連續3年發現天鵝在這里產卵。此前,天鵝蛋曾在達里諾爾絕跡了30年。

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表示,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必須把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嚴守生態紅線,讓森林、濕地、荒漠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充分休養生息。

生態文明,既是民意也是民生

52歲的北京市昌平區韓臺村農民韓瑞穩,不久前有了個新身份——家庭林場主。老韓今年承包了150畝生態林,在林子里種藥材、種蘑菇是他的主要收入來源。

韓瑞穩是北京去年8月開展家庭林場試點以來投身其中的64戶農戶之一。他經營的集體生態林今后將成為“綠色銀行”,給他帶來實實在在的長期收益。

建設生態文明,既是民意也是民生。各地的實踐證明,通過生態修復,實現了從賣資源到“賣風景”的轉變,有力詮釋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之道。

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堅持綠色發展、綠色富國、綠色惠民。發展林業,不僅是生態保護的主陣地、農民致富的重要來源,也是實施國家戰略的重要保障——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防沙治沙和林業“走出去”是重要內容;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是要率先突破的三個領域之一;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要把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作為優先選項。

張建龍認為,林業是生態產品的主要提供者。“關鍵是要探索形成一種良好的共建共享機制,既能吸引群眾積極參與林業建設,又能確保群眾公平分享發展成果。”

為此,各地將著力開展森林城市和森林鄉村建設,改善城鄉人居環境。積極推進林業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擴大林產品有效供給。提高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吸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就地轉成護林員。

12下一頁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