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也可變成真金白銀
碳排放權交易,簡稱“
碳交易”,是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
減排采用的
市場機制。對大多數人來說,這還是一個陌生的領域。
劉自強是重鋼股份公司機動處能源管理科副科長。別看他一副專業人士的樣子,事實上,3個多月前,他也是市發展改革委的“掃盲”對象。
為推進我市碳
排放權交易,今年3月,市發展改革委組織重慶標準化研究院到重鋼調研。從事了多年
節能減排工作,劉自強還是第一次接觸“碳交易”。
"碳交易"是個新生事物,我們之前知之甚少?!眲⒆詮姺Q,自那次后,他們便開始惡補碳排放權交易的相關知識。公司對此也相當重視,立即成立了碳排放工作小組,劉自強也是小組成員之一。
之后,劉自強多次接到通知,到市發展改革委和重慶聯交所集團參加培訓。“每次培訓我們都積極參加,回來后我們又組織學習,并制訂了企業內部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眲⒆詮娬f,就這樣,他成了一個“碳交易通”。
依照今年5月出臺的《重慶市碳排放配額管理細則(試行)》,2015年前,我市排放配額免費發放,由企業自己申報。根據相應的計算方式,劉自強和同事們完成了配額的申報,并在重慶碳排放權交易中心開設了賬戶。
“市發展改革委給了重鋼828.8萬噸的配額,我們預計應該有30多萬噸的余額。”他稱,重鋼環保搬遷后,每年都要“上馬”
節能減排項目。他初步估算,去年公司實際只排了約790萬噸,“這意味著我們有38.8萬噸的配額可以拿到碳排放權交易中心變成現金。”
“沒想到,企業少排放的溫室氣體,還可以賺錢?!眲⒆詮姺Q,按照當天平均交易價30.5元/噸算的話,38.8萬噸的配額可變現約1180萬余元,這對目前低迷的
鋼鐵企業來說,將是一筆不小的流動資金。
我市一家從事節能環保的企業稱,公司已經在技術和渠道方面為“碳交易”做好準備,希望在重慶碳交易市場啟動后獲得相關利好。該公司透露,去年就提前布局了碳排放期貨交易和環保指標交易市場相關項目。
在地處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的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謝澤元同樣對“碳交易”充滿期待。
“今后,我們通過植樹造林產生的
碳匯,可以變成真金白銀,真正體現環境也是生產力。”謝澤元說,2013年石柱森林覆蓋率達到53.3%,高出全市10多個百分點,目前正在向市發展改革委爭取,希望將現有高出全市的森林覆蓋率產生的碳匯納入交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