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趙英民:環保部非常有信心,有望實現2017年“大氣十條”目標

2016-11-19 09:50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6年11月18日(星期五)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環境保護部副部長趙英民介紹“十三五”生態環保規劃有關政策情況,并答記者問。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趙英民


中國日報記者:我們注意到近兩年重污染天氣有所改善,但是全面上還是多發頻發的狀態,老百姓對重污染天氣對健康的影響也有所顧慮,請問環保部下一步有什么具體措施來減少重污染天氣的情況,保護老百姓的健康?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趙英民:我想,近期北京的天氣不是很好,重污染天氣頻發,實際上也提醒我們現在的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應對重污染天氣,首先還是要堅定信心。我給大家報幾個數字,從2013年“大氣十條”實施以來,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總體改善。就全國而言,重污染天氣發生的頻次、峰值都在明顯下降。監測數據顯示,首批實施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74個城市,2015年重污染天數占全年比值4.1%,這個數字比2013年下降了52.3%,也就是說,2015年全國重污染天次比2013年下降了52.3%。其中京津冀2015年比2013年下降了51.7%。這個數字充分說明,當前我們大氣污染治理的方向是正確的,措施是有力的,成效也是顯著的。我們要進一步堅定信心,堅定不移地繼續抓好“大氣十條”各項措施的貫徹落實,只要持之以恒,環境質量就會一天比一天好起來。

但是的確,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應該看到,我國目前大氣污染防治仍然面臨著緊迫性、長期性和艱巨性,需要我們統籌兼顧當前和長遠改善環境質量的需要,既要打好攻堅戰,還要打好持久戰。一方面要打好攻堅戰,就是把應對重污染天氣作為當前特別是北方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力爭用最短的時間解決老百姓的“心肺之患”。要標本兼治,突出抓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降低污染排放負荷,狠抓工業企業污染治理,實施冬病夏治,還要錯峰生產,推動煤炭的清潔化利用,加快淘汰高污染車輛,嚴格環境執法監管,大幅度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這是應對重污染天氣的根本。雖然重污染天氣的發生有天氣擴散條件不力的客觀因素,但是根本原因仍然是排放污染物的總量太大,遠遠超過了環境可接納的程度,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趙英民:二是不斷完善重污染天氣的應對體系,著力提高預測預報能力,提高空氣質量預測預報的準確性,提前采取措施,進一步加大應急減排措施的力度,加強監督檢查,確保應對措施落實。另外,要實現區域應急聯動,用最小的經濟社會成本,取得環境效益的最大化,切實減輕重污染天氣對社會公眾健康的影響。

另一方面,要打好持久戰。以京津冀為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煤炭消費量占到全國大約一半左右,鋼鐵產能和煉焦產能也都占到全國50%以上,火電裝機容量占到全國的35%,所以大量能源消耗造成這個地區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因此,我們必須要落實好中央提出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進一步疏解北京的非首都核心功能,加快區域產業和能源結構調整,強化污染源的治理和管控,在全社會建立起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今年大家可能感覺到重污染天更頻繁一些,氣象專家解釋,這幾年我國受厄爾尼諾、拉尼娜等影響,冬季靜穩天氣增多,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但是我想說,天不幫忙,人更要努力,大氣污染治理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相信,在各級政府、各個企業也包括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重污染天氣一定會一天比一天更少。謝謝大家。

鳳凰衛視記者:請教趙部長關于霧霾天氣的問題。第一,我們看到一家官方報紙報道說,研究團隊研究成果顯示,倫敦霧和中國霾在成份上是有差異的,這篇文章在民眾中間引起了熱烈討論,請問環保部對這樣的成果有什么樣的看法?對我們治霾有什么樣的意義嗎?第二,我們剛才也注意到在“十三五”中,對地方領導的追責以及考核是有要求的,之前北京一位市長曾經對治霾向中央立下了生死狀,但是目前來看執行成果并不好,到2017年,感覺整個今年冬天霧霾比原來更嚴重,類似的情況會包含以后這種對官員的追責當中嗎?“十三五”期間,我們在這方面能看到什么穩準狠的措施嗎?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趙英民:第一個問題,你說的這個報道我沒見到,所以我不好說具體是什么情況。但是據我們了解,國內的情況,其實不同城市的重污染天氣的原因也是有所不同的,雖然總體上講,我們國家是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但是一些特大型城市,機動車污染就占了相當大的比例。有一些工業相對偏重的工業城市,更多的可能是工業排放為主。所以應該說,不同地方的霧霾成因也是不完全一樣的。因此,針對這個情況,這次“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來,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實際上就是要精準施策。環保部也加大了這方面的投入力度,從2015年開始,全國所有地級及以上城市實現了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六項污染物實時監測。這些能力的提升,再加上科研力量的投入,使得我們對各地方污染的成因可以實現精準化的診斷,由此而帶來的就是精準化的管理,所以能夠實現穩準狠,能夠實現以最小的經濟代價換得最大的環境效益。

關于第二個問題,針對各級政府的責任落實,實際上中央有一系列的部署安排。大家這兩天可能都關注第一批中央環保督察正在陸續反饋意見,這是非常重要的落實各級黨委政府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非常好的手段。此外,我們還有環境保護綜合督查,還有像今年冬天我們專門針對重污染天氣的專項督查,對一些履職盡責不力的地方政府還有約談。總之,利用這一系列組合手段,落實“大氣十條”以及中央生態文明建設的有關要求,來實現環境質量改善。謝謝。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我們看到“大氣十條”已經實施三年多的時間了,根據“大氣十條”的規定,在2017年將對各地的實施情況進行考核,現在到了2016年年底了,想問各地實施的情況到底怎么樣,還存在哪些問題?下一步我們還會采取哪些措施,來保證這個任務的完成?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趙英民:又是大氣的問題,說明大家對大氣還是非常關注。“大氣十條”實施三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共同努力,應該說還是取得了積極的成效。從環境質量的數據變化上看,一是全國顆粒物濃度大幅度下降。2015年,全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PM10的濃度比2013年下降了9.3%,其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2015年的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了27.4%、20.9%和27.7%。今年1—10月份,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10的濃度比去年同期又下降了9.4%。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PM2.5的平均濃度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5%、14%和14.7%。非常高興的是,去年珠三角地區的PM2.5實現了達標,這也是我們三大重點區域第一個率先實現PM2.5年均值在35以下,這應該說為我們樹立了信心。二是優良天數明顯增加。今年1—10月份,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是81.4%,同比提高了3.6個百分點。三是重污染天數顯著降低。剛才我已經跟大家說了這個數字,就不重復了。雖然大家覺得今年重污染天氣相對較多,但是截止到目前,今年重污染天數和去年同期相比仍然是減少的。

第二,從大氣污染治理工作看,應該說通過“大氣十條”三年的實施,我們在一些難點問題、在一些長期性工作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一是積極化解鋼鐵、煤炭落后產能。重點區域的煤炭消費總量自2013年以來連年實現負增長。 

二是重點行業大氣污染治理成效顯著。全國脫硫、脫硝機組占火電總裝機容量比例提升到了99%和96%,完成煤電超低排放改造約2.9億千瓦,占到全國煤電裝機總量的32%。電廠煤耗已經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三是機動車污染防治逐步加強。三年累計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1500多萬輛,全面供應了國四車用汽柴油,東部11個省市供應國五車用氣柴油。

四是區域協作機制逐步完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區域、珠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進一步深化,圓滿完成了多項重大活動的空氣質量保障任務,區域內各級政府聯合應對重污染天氣的機制正在逐步成熟。 

五是各項配套政策措施日益完善。“大氣十條”配套的22項政策措施和要求制定的25項重點行業排放標準全部頒布實施。 

六是環境監測監管能力在不斷增強。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部具備了PM2.5等六項指標的監測能力,建立健全空氣質量預報預警系統,在部分重點城市開展了大氣顆粒物污染來源解析、源排放清單編制試點工作。

總的來看,經過全社會的努力,“大氣十條”進展還是順利的。我們非常有信心,有望實現2017年“大氣十條”的目標。但是,的確像前面提到的,雖然“大氣十條”三年來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是我們現在所處的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難以在短期內根本轉變,所以全國大氣污染物的排放總量仍然長期居高不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

我也給大家報告一下現在全國大氣環境質量的三個特點:一是全國空氣質量總體呈改善趨勢,但是污染程度仍然處在一個較高的水平。我剛才講的是變化情況,向好變化,但是總體污染程度仍然較高。部分地區冬季霧霾天氣頻發。二是顆粒物為主要污染因子,主要是PM2.5和PM10,但同時臭氧污染的問題也不容忽視。三是區域不平衡。一方面有珠三角區域PM2.5實現了達標,但同時也有部分城市不降反升。所以剛才有記者朋友提到環保督察,我們環保督察一個很重要的內容,也是對個別地區不降反升的情況提出明確要求。所以我們正處在傳統煤煙型污染和臭氧、細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新老問題并存,生產與生活、城市與農村、工業和交通環境污染交織的階段,加上一些地方環保責任不落實,執法監管不嚴,基層環保能力不足等問題,所以大氣污染防治的形勢依然嚴峻,任務也十分艱巨,改善大氣環境質量還需要我們全社會共同付出艱苦和長期不懈的努力。謝謝。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